求真求实改文风
——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系列述评之三
“习近平这一路的讲话,套话少了,比喻多了;道理少了,个人的理解多了;‘大论’少了,小故事多了。这种在对外交流时开始追求个性化的努力,体现了习本人的务实与个性。”4月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文章如是评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的语言特色。近段时间以来,多家境外媒体敏锐地从细节中捕捉到了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国各地在文风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文章短下来,领导带头做起
“昨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会晤,新华社罕见仅以96字报道相关的新闻内容。有分析人士认为,报道领导人活动‘短、实、新’,中国官媒开始改变文风。”去年12月14日《香港商报》上刊登的这篇文章,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落实八项规定的一个生动写照。人们发现,各级领导的新闻报道都短了下来,一些不具有很大新闻报道价值的会议也不再刊登长篇大论了。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改进文风方面纷纷作出表率。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时全文不到3000字,用时仅22分钟。这篇讲话虽不长,却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赢得了10余次热烈的掌声。很快,“中国梦”便成为国内外热议的话题,“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更成为社会广泛传颂的流行语。很多网友感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务实亲和,为改文风带了个好头。
在中央的号召下,各地也纷纷开始转变文风:领导活动报道、会议报道严格控制字数和时长;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各部门报送省委省政府简报只保留一种;各地两会报告“瘦身”,变得短了、实了;领导的报道压缩,基层代表、委员成为主角;一个文件袋,两人一标间……在去年底海南省两会上,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参加海口代表团审议后,特意拿来简报,把自己的发言稿精简到400字,只留下最精炼的话。两会简报也全面“瘦身”,不讲套话、只编发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每期不超过2500字,代表发言刊登的字数控制在200—300字以内。《海南日报》专门做了全新改版,减少了领导活动的报道,甚至对省委常委会议的报道都不足600字,言约意丰,只将会议中最受人关注的内容凸显出来,把更多版面留给群众和基层。
“文风关系学风、作风和党风,这不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世界观和党性修养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中央领导带头转变文风,以身作则,这样的示范效应自然会得到几何级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