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在动荡中前行
七、巴西三度降息 新兴市场政策转向
2011年11月30日,巴西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1.5%下调至11%,这是巴西央行2011年以来第三次降息。之前为抑制国内通胀上扬,巴西曾连续五次提高基准利率。但随着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的扩大,巴西暂停加息步伐,于2011年8月31日开启降息周期,将基准利率降低50个基点至12%。10月19日巴西央行再度宣布降息50个基点。
点评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 钟红
点评:
2011年上半年,巴西央行为抑制国内持续高企的通胀连续五次加息,几乎问鼎全球利率最高的国家。加息对抑制通胀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巴西实现全年6.5%通胀目标的难度仍然较大。在此背景下,巴西央行8月底的降息被市场理解为“意外”。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美欧债务危机影响的持续蔓延,巴西经济增速放缓势头日渐显现,2011年二、三季度环比经济增长率接近零,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不足4%,提高了巴西货币政策由控通胀向保增长转变的必要性,这也是巴西货币政策不得不转向的宏观背景。除巴西外,新兴市场中的印尼、新加坡、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国央行也先后采取了降息措施,之前一直加息的韩国、印度等国已停止加息,反映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正在加深,新兴市场货币政策整体上渐趋宽松。
当前,新兴市场实体经济遭遇金融危机侵害的风险在增加,滞胀风险加大。一方面,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依存度高,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世界贸易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进一步加深了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实体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尽管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有所回落,但在全球流动性过剩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输入性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加之国内经济转型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继续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两者相互作用,新兴市场国家2012年面临的滞胀压力将有所增加。
更大的风险还在于新兴市场国家政策两难困境将更加严重。在通胀和经济减速并行的新挑战下,新兴市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和空间日益减少,未来各国将不得不在控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做出更加艰难的选择。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主动放弃控制通胀的武器,也进一步凸显新兴市场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的加深。在经济放缓风险增大的背景下,保增长将成为新兴市场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一起走向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加大。
为应对挑战,新兴市场国家应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充分研究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高本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灵活性,严防发达国家将金融危机严重后果向新兴市场国家转嫁。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还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摆脱过度依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应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作为反周期工具的能力,降低金融风险,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提高金融机构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兴市场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巩固其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