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在动荡中前行
九、中国-东盟中心揭牌 深化东南亚经济金融合作
2011年11月18日,中国-东盟中心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成立仪式,其总部设在北京,今后将陆续在东盟各成员国和中国其他省市设立分中心。作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中心将成为“一站式”信息和活动平台,为企业与民众提供介绍中国与东盟十国产品、投资机会、旅游资源和教育文化等信息,支持各国中小企业发展,并支持有助于缩小东盟成员国之间发展差距的项目。
点评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点评:
在中国-东盟对话正式开启20周年之际,中国-东盟中心作为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之间专职沟通的第一个实体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间的合作又上新台阶。
东南亚国家有着与中国相似的近现代发展史,除新加坡外,基本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面临相同的国际发展环境,在全球有着相似的经济金融发展诉求。中国-东盟中心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在经济贸易、货币金融、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推动多边经济发展和金融合作,实现区域共赢。
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看,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基本都处在原材料加工和制造的中低端位置,附加值较低,而核心技术和终端市场销售基本掌握在发达国家的企业手中。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正在逐渐成长为全球最为广阔的最终消费市场。如何从加工制造和最终消费中间寻求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是中国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增强了解与信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增强经济互补性,便利区域贸易,寻求区域金融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所在。我们已欣喜地看到,2010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以来,双方超过90%的商品贸易实现零关税,平均关税从之前的10%左右降到0.5%左右。我们期望双方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有所突破,以降低金融风险,实现经济贸易平稳发展。
从国际货币格局看,美元是这一区域的主导国际货币,在区域贸易、跨境投资、国际金融交易等方面发挥了绝对优势作用。日元曾经努力推广在这一地区的广泛应用,但由于历史问题,特别是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态度问题,日元的使用受到明显的抵触,并未实现区域货币的职能。人民币能否成长为这一区域的区域货币,在贸易结算、实物和金融产品计价,以及官方储备中占有显著比例,将不仅有利于人民币使用的国际化,而且有利于区域经济和金融稳定。
从亚洲崛起的角度看,中国和东盟的深入合作将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具活力的新型市场经济体。以中国经济稳定与快速发展为基础,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实现区域化的经济基础已经实现。从技术条件看,中国与东盟地区已实现稳定的贸易逆差,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货币当局已签署旨在保持区域金融稳定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相当比例是本币互换协议。从政治条件看,区域合作的交流和对话机制已经建立,尽管仍存利益争端,但争端的解决机制日益完善,中国-东盟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这种交流和理解,特别是在民间层次增进交往和了解,推动区域合作和共赢。
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人民在和平互助的环境中有着数个世纪的平等互利经贸往来,中国的华人和华侨遍布这一地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东盟中心的成立将续写这一友好交流历史,推动中国与东南亚经济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金融稳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