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在动荡中前行

2011-12-26 10:53:41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十、香港离岸中心建设提速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机遇

2011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并公布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若干新措施。李克强表示,中央政府将积极支持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并提出了包括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支持香港使用人民币在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等在内的多项措施。

点评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宗良

点评:

一系列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重要措施的公布,标志着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明确承认和支持。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扩展了人民币在经贸往来、直接投资、间接融资,乃至清算发展和网点互通等方面的使用范围,未来香港必将成为海外人民币交易、清算、投资的主中心,发挥集结做市和区分隔离的双重作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认识到,必须对现有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2009年7月以来,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为突破口,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起步。由于香港具有成熟先进的金融制度,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大批熟悉两地和国际市场的人才,不仅能和国际金融市场对接,而且能在内地进行政策无障碍交流的同时,隔离国际资本冲击,因此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截至今年10月,人民币存款已达6185亿元。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约八成经香港银行处理,今年有近千亿元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

尽管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制度的约束。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香港人民币的投资回流渠道不畅。目前,仅有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等三类境外机构开通了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市的试点。其他资金只能存放于银行,或者投资于债券等有限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此次中央政府出台促进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举措中,最大的亮点就是RQFII与港股ETF双轮驱动,开拓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机制,解决了由于缺少投资渠道,没有回流机制造成的人民币资金流循环难以扩大的长期制度性障碍。这不仅会让香港日益增长的人民币资金池可投资到内地庞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而且将人民币国际化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政策松绑的同时,规模仍有控制。比如,政策规定香港金融企业对内地证券投资最高金额为200亿元人民币、允许中国企业在香港发行“点心”债券的集资规模至多50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管控借贷和资金向国内回流、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仍为必要。

总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措施,必将会拓宽连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桥梁,让资金能够有序地循环和流通,这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的一大步。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仍只是一小步。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仅发展香港离岸市场仍显不够。未来人民币想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接受,还需打造资金的大循环。因此,在稳固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同时,内地和香港有关各方还应共同努力促进人民币在境外第三方市场的使用,使人民币早日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张少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分配效应 风险防控 RQFII Comex 杠杆化  

|<<    上一页 11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遗失海洋深处的外星人基地

你有过这样的大学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