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首页 >> 观点评论
中国画必须姓中(图)
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 2015-07-02

编者按:[中国画就必须要有浓浓朴雅的中国味、笔墨意趣、书卷气息!只有饱含中国基因的笔墨和精神深厚的国学修为的抒发,才能使中国画地地道道姓中,姓中才亲切温淳。】

中国画必须姓中(图)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画种。如果对不上号,便称不上是中国画。

目下一些海归派画人中,一大批人之画风皆是以西洋画理念来营构:首先运用焦点透视法,去效法水粉、水彩之法,效法木炭画法、素描画法、套色木刻及铜版画法,甚至效法摄 民外道,横踞法席,往往让青年学子迷惑而追随。若我辈熟视无睹,不作厉声指喝,其后果不堪想象。故我宁愿受当代外道法席们攻击,而不愿让后人指责、唾骂。君须知之,这一艺术去效法另一种艺术,即意味着这一艺术的没落。

中国画必须姓中(图)

此流画人,他们怙恃西洋画之技法与理念,蔑视古人,偭背(注:miǎn bèi违背)传统,丢弃笔墨真谛,而横鹜其才力,以为前无古人。此如病狂之人,强阳偾骄,往往互染其病,而不知病症之所从来。正如明末学者钱牧斋所言:“如群瞽拍肩而行之于涂(泥泞之道)。惟须至人指引,不然则扪籥(注:mén yuè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以为日,执箕以为象也。”我等若未能厘清正道,把守大关,那将负于国家与民族,何颜面对后人,要知道中国与西方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让西方人懂得中国的书画艺术就去否定传统,高唱“中西合壁”,来领袖潮流,所谓让书画走向世界,实在是危险的事,亦是肤浅的事。

可以这么说:只有对理念的剖析理解才是真正的认识,没有真正的认识中国画之理念就没有资格谈论中国画之发展,(包括面向世界)。

目今中国画坛,那些以西洋画理念去所谓发展中国画者,可说是一大批,占了画坛之大多数!——要知!真理有时是在少数明眼人这一边。若拿西洋画来改造中国画是绝对错误的。

中国画必须姓中(图)

“中国画必须姓中”。它与服饰、建筑、交通、通讯、医药诸类等等的实用领域类型不同。在文化领域里的国画、国剧、书法、昆剧诸类地方戏等,是绝对不可中西合璧的。正如同马与驴合交,生出一头骡子,骡子便不能生育——这是道。吴冠中的中西合璧,是一个失败的版本(由于他缺乏书法及金石文字之功底,笔墨乏高超之技能,易被仿造)。其实林风眠也不过是“一头出色的骡子”,可惜不能传代!有关中西合壁者,不胜枚举。然我必须提及者是朗世宁、蒋兆和、徐悲鸿三位前辈。

如意大利画家朗世宁的作品,他以西画的表现技法套用了中国画的形式框架来营构画面,再现了十足的东方情趣,博得了东方人的青睐。他是成功的,因为他还是西洋画,是以西画为本体的中西合璧,当然不能称中国画,因为他不符合中国画的八大基素。2

又如蒋兆和的作品,他早期运用木炭素描的技法,以毛笔宣纸去作水墨画,开始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他充满着抒发的激情,作品散发出感人的热辣气息。他的中西合璧在草创期一炮打响。然而他的中晚期作品便不能同日而语。他极力想回归传统,毕竟兆和先生是人中之精英,他在晚年皤然有所省悟,但为时已晚,当我们浏览蒋先生的晚年之作,喟然以“苍白”二字概之。究其原困,不言而喻,因为他落落然还是“一头骡”。由于他缺乏金石书法的修养,实难深造。

若说徐悲鸿先生,他在我国当代美术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他受康有为之影响,见到当时中国画坛萎靡不振之状态,毅然发出“中国画必须改良”这句口号,我们以历史的发展观来评之,我认为他是对的,人们常道矫枉必须过正,他欲废弃《芥子园画谱》主张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来实施美术教育,在当初也是对的。可是,半个多世纪过来,他的这一套教学方式逐渐出现许多纰漏,比如说,画面倾向于光影的描写,忽略了线条的力度美;由于偏离书法的训练,教师的握毛笔似同握铅笔;学院毕业的学生,再留校任教,形成一恶性循环;一切基本训练皆以素描为基础;甚至有人主张以无书法性笔触作画;中国画特有的精髓——笔墨,已处在极次之地位。许多有识之士即开始反思。觉得必须必须把忽略的补上,把走过头的路堵上,学中国画的第一阶段是书法与临摹,《芥子园画谱》作为基础训练,不能废。故我辈一反徐悲鸿之教学模式,强调笔墨,重视传统,无疑,如同徐悲鸿当年一样,亦正是历史之发展需要,昂然,我们国势之强盛,宏扬民族文化正是时机。

我们再回视当今,“骡子”的存在是不争之实。然我们的最终命题是如何把“马”养好、壮大,并繁衍不绝,正是当务之急。无疑,认真地瞻视一下传统中国画的特色,剖析中国画之理念,是谓首要之纲。

毋庸置疑,愈有民族性即愈有世界性,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较量中进展,今后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无疑是文化的较量。

中国画之传神写意、中国画之散点透视、中国画之笔墨技法与其他画种相匹,可说是无以伦比的。我得说:晚上利用西方文明的日光灯来照明作画、写字,确实比蜡烛的光照下来得舒服。不言而喻,我们是利用西方文明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万不可拿西方文化来改变华夏文化,因为那是倒退。是因华夏文化遥遥领先于西方文化。

有人说,中国艺术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起爆器”。据说在毕加索晚年的时候,曾多次提到齐白石。毕加索曾在一次和马蒂斯的亲密谈话中说(这段谈话后来被他的夫人记录了下来),“我们创作了很多的现代艺术,突然发现我们现代绘画的前面站了一个人,那人拿一支毛笔在画画,他就是齐白石(齐白石乃代表也,其实是指现代中国画)。他竟然站到我们前面去了。”马蒂斯听后也表示赞同。

据文献记载,凡高在临死前有一本日记。日记里写到,“绝不是几个印象派的画家喜欢日本文化,而是因为以浮世绘为代表的亚洲文明直接产生了印象派。”凡高是一个倔强而真诚的艺术家,他不会说假话,不仅仅因为他曾是牧师。后来许多学者将浮世绘和莫奈的作品对比后,惊人地发现莫奈的一些风景作品,就是在模仿浮世绘的构图。莫奈当时的居室里,墙上挂的没有一张西方的绘画作品,几乎全是日本的浮世绘。而当人们在考察莫奈和凡高收藏的浮世绘作品中,竟然还意外地发现了中国的《芥子园画谱》。

法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实际上也是其对于亚洲文明的关注。其中,葛饰北斋是日本浮世绘三大师中的代表。他曾说,“我绘画的启蒙就是中国的明式版画和《芥子园画谱》。”日本浮世绘后来也被学者认为是源自中国的水印木刻,而后才逐渐演变成日本庶民文化的代表。在文化的继承上需要方方面面的素养,这也使得毕加索同时代的年轻艺术家,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才会找到日本艺术这个东方文化的窗口。因此,毕加索的艺术也似乎可以进一步论证——东方文化是西方现代主义产生的一个“起爆器”的观点,这虽然不是定论,但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学术线索。让我们再站高一点来瞻视,借英国的汤恩彼博士之言来说:“解决二十一世纪人类问题,只有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与中国的大乘佛法中寻找”。

作为一个中国文化人,应该自知。无疑,捍卫与弘扬中国画之纯正,正是我辈之职责。

抱残守缺山长吴蓬于京华燕山之阳

编辑 张承肃

名家作品
更多>>

吴作人:西风不敌东风劲

赖少其:新安派的拓古开今者

简淡孤洁:陈子庄的艺术境界

刘知白: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另眼看悲鸿

独爱杨家猫--杨世忠作品

中国日报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揭牌

6月14日上午,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盛大举行《榴花诗社》、《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安徽省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安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六家联合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中国美术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

以上个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文化的快车道,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我们自己的传统逐渐缺失,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精神逐步弱化,以至于今天形成了文化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局面,民族文化与艺术面临严峻危机,民族文化的复兴迫在眉睫。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