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西贡 一座时光迷城
时光深处的印痕
越南,西贡,法属殖民地,战争。这样的排列组合,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张力。
早在19世纪中叶,越南即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之后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越南一直生活在殖民地的阴影里。那是一个受伤的越南。受伤的西贡。
但是,西方文化的输入,令包括西贡在内的越南社会开始了全然不同以往的生活,也改变了越南的风貌。
时至今日,漫步在西贡繁华街头,那些殖民地时期的建筑,仍随处可见。那些在时光深处已经略显陈旧的建筑物,有的残损,有的则是保存完好。在越南炽烈的阳光下,散发忧伤阴霾的气息。那些殖民地色彩的剧院,旅馆,博物馆,邮局,或者是市政办公厅,无论是哥特式风格,还是拜占庭风格,都令人慨叹不已。同那些连街的精品店,酒肆,米粉店,杂货铺,混在一起。有一种热闹又冷静的美感。散落在城市间的一座座教堂,有着尖尖的塔顶,十字架傲视尘寰,周身刻满精美的浮雕,在炽烈的阳光下投下巨大阴影。
临街的咖啡店里,男人们安坐在座位上,人人一杯冻咖啡。毫无疑问,咖啡与牛角面包都是拜法国人所赐。——在梁朝伟的电影《三轮车夫》里,还没有出现这些,电影中的的越南尚要更早一些。那些咖啡店总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端让人想到巴黎花神之类的那些左岸著名的咖啡店,毕加索与海明威,以及博尔赫斯曾流连往返于此。
细细品味西贡,会发现它尚是一座繁华与寂静并行的城市。就如同咖啡馆里的西贡人,眼神沉静,步履缓慢且从容。
印度作家奈保尔说:我们现在对大地和宇宙的敬畏,需要在以后、以另外的方式重新被发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越南,适用于西贡,我们对今日西贡的认知,才刚刚开始。
20世纪后期的越南依然故我,它以某种坚韧的姿态植根于自己固有的文明体系。这种隐藏着的体系,是走马观花的外来者所无法窥探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