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袁易明
要重视社科领域创新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袁易明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高歌猛进,深圳已率先进入了“全面要素约束”阶段。“随着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原来的土地空间、劳动力、管理水平、生产技术等许多要素都已遭遇发展瓶颈。单一的要素约束可以采取多手段解决,而全面的要素约束就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创新。”
袁易明说,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重视技术创新和高新产业,到如今倡导塑造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深圳一直走在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道路上。
说起深圳的创新潜力,袁易明认为最突出特征的就是市场导向、民间力量和多元内涵。深圳的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与市场紧密相连,创新的目的是生产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经营模式。另一个特点是民间参与程度高,创新没有停留在学校实验室,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民间。
“此外,深圳创新是多元化的,不局限于科学、技术、工业的改进,其内涵与外延都发展迅速,包括材料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虽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但深圳的创新之路还很长。袁易明建议未来深圳能全面开放研究领域,让各种创新资源自由流通,各种创意理念自由表达。他呼吁政府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给民间创新力量成长的空间。
“最后我希望我们社会能从单一注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向注重社会科学创新的方向转变。社会科学不是‘软研究’,它关乎法律、经济、社会管理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深圳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