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
只能清理垃圾、科普教育
宝安区西乡河入海口附近西河堤沿岸和大铲湾宝安河入海口处红树林带情形不容乐观
在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绿源环协)红树林保护项目总监李正军的陪同下,昨日,晶报记者走访了宝安区西河堤一带、大铲湾的湿地。绿源环协是一个一直在深圳倡导保护环境的公益组织,创立至今志愿者约有500人。
晶报记者发现,在宝安区西乡河入海口附近西河堤沿岸,长数公里、宽约百米的红树林绿带中,生存着秋茄与海桑两种红树,但以上世纪80年代自孟加拉引进的海桑为多。李正军告诉记者,过去,因游人较多但疏于管理,这一带红树林中遗落着许多生活垃圾,近年来,绿源环协等公益组织在此持续开展规模不等的清滩活动,并引起了宝安区政府重视,现在,政府已聘有保洁人员,定期维护红树林的卫生状况。
但一提到记者一行即将到达的地点,李正军语气又沉重了不少,“周边交通工程施工,对这片红树林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得到修复。”该工程高架桥紧挨着西河堤,目前这一工程段的高架桥尚未全线接通。昨日,记者越靠近施工工地越发觉到了异样:红树林带已被施工工地生生“切断”。
李正军告诉记者,因施工而损失的湿地面积有上万平方米,“施工方并没有砍伐任何一棵红树,他们是用机械将红树生生推开的,然后在滩涂上填土造地施工。”
李正军还记得2014年春天,他来此地巡护时,曾统计到共有一百余处白鹭等水鸟的鸟窝,但如今,那样的景观未现眼前。李正军很怕成群的白鹭不会再来了,他自言自语道:“应该是还没到白鹭迁徙到这儿的时候呢。”
在大铲湾宝安河入海口处,晶报记者发现,原本沿岸连接成片的红树林带,如今却稀稀落落,已不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