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深圳口述史 马介璋:带着中国心跨过罗湖桥“落户”特区

2014-12-15 09:25:46 来源:深圳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而除了我之外,我们一家都积极参与各级的政治协商的工作——我的亲家、被称为“玩具大王”的蔡志明是全国政协委员,我的弟弟马介钦是广东省政协委员,还有我的大儿子马鸿铭、我的儿媳妇蔡加敏都是深圳市政协常委,我的小儿子马鸿文是湖南省政协委员。能为国家为人民鼓与呼,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我们很珍惜,也很自豪。

尽己所能去做公益

1991年,达成集团以及旗下的佳宁娜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2009年金融风暴来临之前,我中止了达成集团的纺织业务;2013年,集团易名为佳宁娜控股有限公司,截至今日,集团的业务已经由饮食业拓展到房地产开发业、酒店业以及休闲娱乐业等,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例如我是“华南城”国际物流基地的发起股东之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化,我在国内投资的范围以深圳为原点,走向了其他省市。

闲暇时回首这跨过罗湖桥的30年,我也不能说没有遗憾。说老实话,我觉得自己来得太早了。当时特区初创,两地的投资政策、文化体制不同,在不少侨商还处于观望时,我闯了进来,所以一路上也是磕磕碰碰,时而会感到孤独。

我记得1988年,我在深圳的投资已达到了8000万港元。跟一位市领导聊天时,他问我:“是不是从深圳的银行贷的款?”我说:“我们作为外资,在深圳根本贷不到钱,每一分都是从香港汇过来。”他很高兴地说:“我最喜欢你这种投资者了。”

另外,当年因为商业体制不完善,法律不够健全,人的意识和素质等方面还不如香港,所以好多事派员工去办根本办不成,得自己亲自一个个跑,比较辛苦。

而且当时国家的政策还不稳定,有些事明明已经获得政府的批准,连批文都拿到了,但最后国家出台新的政策后,又“一刀切”,说不许做了。所以我会瞻前顾后,步子一度不敢迈得太大,也错失了一些良机。

不过特区领导的工作作风非常好,当时遇到一些困难时,市领导还是会想办法帮我们外商解决,而历届的领导对我的企业和我本人都很关心和支持。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从不完善向逐步完善方向进化的,深圳经济特区也是如此,我来得比较早,所以算是见证了它蜕变的全程。从一开始,由于外部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就做好我自己——搞好自己的投资的同时,还量力而行去做公益,除了在我的家乡和香港几十年如一日做好慈善工作外,还向全国各地捐款赈灾、兴建学校以及参与深圳市政府主导的对口扶贫等等,所以我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得到了很多认可,例如两次获得了时任香港特首颁发的紫荆勋章,我还是汕头和深圳的“荣誉市民”。

我现在已经是半退休状态,身体还很健康,如果有机会,只要是对国家对地区有益的事情,比如公益事业等,我还会去做,一如既往,尽我所能。(本期采写:深圳晚报记者赖丽思 实习生 贺卉 庄楠楠 胡美霞 前期统筹:越众文化 郭倩 后期统筹:赖丽思)

编辑:刘婧 标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双子座流星雨壮观美景

西安明代秦王古墓被垃圾覆盖

河南新乡一KTV发生火灾 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组图)

西安一小区停电 业主物业门口烤火“抗议”

精彩热图

渔民渤海湾捕获重100余斤巨型“怪鱼”

石家庄80后单腿小伙驾车携母游全国

两百名“圣诞老人”闹京城

红牛HitTop街舞挑战赛总决赛引爆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