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复活的枣庄大运河文化

2014-04-03 17:50:44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手段的增多,褚从十年前开始没了生意,为了生计不得不转行开了一家小服装店。

“现在好了,来到古城能把这大鼓继续唱给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也看看我们这传统文化的魅力。”褚高兴地说。现在他在古城里给游客表演每月能领到2000块钱的工资。

在这里,鲁南皮影戏传人陈守科觉得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作为陈氏家族第四代传人,陈保留清朝中叶流传下来的四箱完整的皮影人物880件。没来古城前,他为后继乏人而苦恼。进入古城后,他开了一家皮影道具店和一家街头表演店,两头忙活,还收了徒弟,他高兴地说:“在古城,我找回了尊严,皮影戏找到了价值。”

王广金指出,大运河的兴起让天南地北的客商云集此地,带来了不同风格的建筑、信仰和文化。今天台儿庄古城用“百庙、百馆、百艺、百业”来展示这里独特的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文化。

古城将打造100多个博物馆用于展示不同的文化存在。目前已建设起来中国酒文化博物馆,招幌博物馆,青楼博物馆,中药博物馆,算盘博物馆等40多座。古城内还有不同建筑风格的72座庙宇,这些寺庙既有东方的佛、道教,也有西方的天主教,还有当地的民间信仰,每座庙宇都是一处文化汇集点。

这些文化,正是古老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来自玻利维亚的世界旅游大赛参赛小姐,参观完古城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了解了台儿庄,就了解了中国。(To know taierzhuang is to know china.)

200多家庄户剧团 草根明星让乡土文化火起来

与此同时,在古城外,在枣庄市政府的扶持下,200多家由当地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庄户剧团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据统计,去年他们共组织公益性演出6000多场,受益观众500多万人。

目前,仅在枣庄峄城区就已成立庄户剧团64家,吸纳民间艺人近2000人。

据峄城区委书记刘振学介绍,在民俗的传承中,庄户剧团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通过展演、加工、创新等多种形式保护和整合本土人文资源,把运河拉船纤夫曲,大鼓、琴书、狮子龙灯、花船等40多个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珍珠串成串,并使其熠熠生辉。

峄城区古邵镇67岁的王锦山,自14岁就开始表演峄县渔鼓,在他的影响下,祖孙三代16口人中12人加入庄户剧团,舞龙舞狮、高跷旱船、吹拉弹唱,每人都有角色,个个身怀绝活。

“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还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我们的传统艺术。”峄城大运河剧团的一员颜景立说。今年62岁的他自台儿庄区柳琴剧团退休后,就自愿来当地的民间剧团承担起带学生的任务。

“他们大多数都是周边的村民,农闲的时候就来学,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虽然有的表演的还不是很专业,但这是个很好的开始。” 颜高兴地说。

 (记者:王倩 摄影:鞠川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枣庄大运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精彩热图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