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年货”勿变“年祸”
国家质检总局1月初通报,个别食用油、炒货干果检出超标的苯并芘、黄曲霉毒素,这些都是强致癌性物质。
年前年后,正是干果、糖果、食用油等年货的销售旺季。然而,记者探访发现,一些超市将年货堆积、打包销售,一些标识缺失甚至是明显“过期”的食品蒙混冲关。
1月28日,记者在上海闵行区一家超市的散装糕点区看到,麻辣锅巴、蛋卷、芝麻糖、饼干等十几种散装的糕点都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
“这些食品及销售行为肯定违规。”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说,其中不排除有变质食品埋下安全隐患。
在虚拟世界网购年货,安全隐患同样真实地存在。“网上的肉脯图片看起来很‘美味’,可真吃到嘴里却是‘霉味’。”吉林四平市居民刘冰日前在网上购买的2斤猪肉脯根本没法吃。
“‘无照经营户’是网购食品安全的重灾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许多网络食品商户没有执照,不少网站平台也不审核商户的资质。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钟萍提醒,选购食品年货时一定要查看产品包装上的保质期等标识要素,确保购买到合格放心的食品;莫图便宜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