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背景资料
园区相关荣誉
汇报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分别被授予“中新社会管理合作试点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火炬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荣誉。
一、中新社会管理合作试点单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2012中新社会管理高层论坛在新加坡举行时,中新双方就“中新社会管理交流合作”交换了协议文本。协议明确了将社会管理继续列入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的议题之一等事宜,其中,将苏州工业园区确定为双方社会管理合作的首个试点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名义上的工业园区、实际上的现代新城,居民具有外籍人士多(1.3万人)、高学历人才多(大专以上占60%)、新苏州人多(占67%)、年轻居民多(平均32岁)等鲜明特点。一直以来,园区注重在加强和提升社会管理上,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并加以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取得良好成效。具体措施有:建立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在中新合作区构建了社工委、社区工作站和邻里中心、社区居委会三级管理服务体系。依托邻里中心建设“民众联络所”,内部配备7大类公共服务载体,免费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开放。目前已建成民众联络所6家,未来两年将实现全覆盖。建立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抓住社区这一基层单位,实行“三个一”标准化体系,通过建立“一个平台”(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创新“一套方法”(倪友新工作法)、强化“一个抓手”(群租房整治),实现社区流动人口的服务“零距离”、管控“零缝隙”和群租“零违规”。实行“3+2”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全程监管确立三项基本制度“一见面、二跟踪、三回访”工作制度、分类管理制度和部门联动制度;悉心帮教做到两个延伸: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延伸和将取保候审对象纳入社区全程监管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的内涵延伸。该做法得到了省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并被作为经验转发。深化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建成非公企业党组织1054个,覆盖非公企业数7137家,在全国开发区保持领先。建成非公企业工会3282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建会率达95.2%,规模以上企业建会率达96.4%。建成企业调委会1170家,实现50人以上生产型企业全覆盖。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群防群治。借鉴新加坡邻里守望经验,注册成立了防范与救助协会、场所行业治安互助协会、小区物业联合会三个社团,组建企业区域巡逻队16支、场所行业巡逻队16支、社区保安联防巡逻队26支,招募反扒名志愿者260余,整合资源开展邻里守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坚持疏堵结合,在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窗口,提供免费租房中介服务,被《人民公安报》誉为“金点子工程”。抓住重点突破,针对一些违法中介和二房东,进行逐个排摸、谈话、警示,宣传教育与强制执法并用。实行分类管理,将出租房屋按照“放心户”、“一般户”和“重点户”进行分类。推行技防入户,在群租房内安装摄录一体机2200余套。加强境外人员服务管理。打造“中西文化大课堂”、“外籍人士学法堂”、“境外人士文化沙龙”、“外籍啄木鸟志愿队”等服务品牌,引导境外人员融入本地生活,促进中外文化深度交融,建设开放乐居家园,进一步增强“洋苏州”国际化魅力。建立社情民意联系制度。借鉴新加坡执政党议员联系社区的做法,创设“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由园区工委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已开展活动42场次,聘请社情民意代表100名,解决各类问题740项。被定为“中新社会管理合作试点单位”之后,苏州工业园区将围绕当前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8大重点课题和25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应和推广价值的社会管理品牌亮点。
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苏州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在科技部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名单上,成为苏州承接中科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作为中国科学院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机构,育成中心利用苏州工业园区在体制、政策、市场、产业上的优势,逐步建立起项目孵化、技术转移、平台服务、金融服务和教育培训等五大服务体系。
三、国家火炬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授予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称号。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根据地方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园区内建设了专业的载体——生物纳米园,以及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30多家,就业人数约1.5万人。截至目前,园区仅在生物医药领域集聚了28位国家千人、36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人才、43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7位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1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以及1位江苏省青年创业明星,初步形成了药物研发集群、分子诊断产业集群、高端植入式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集群、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设备产业集群、研发外包产业集群等多个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江苏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园区2006年起就在江苏省率先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2009年成为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创建期内,园区专利申请年均增幅达3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29件,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创造性地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零突破工程”“知识产权优势、重点企业培育工程”“上市(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服务工程”“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与引进工程”“承担科技项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工程”等一系列特色工作。
五、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被授予“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称号。开发建设18年来,园区在不毗邻天然港口和空港的情况下,勇于突破创新,以“虚拟空港-SZV快速通关模式”“空陆联程”“陆空联运”和“虚拟海港-区港联动”模式,大大减少了贸易通关流程,降低了贸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为广大内陆地区和非口岸城市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累了经验。201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793亿美元,传统进口商品增速平稳,进口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额增长快速,在近期园区药品进口口岸获批设立后将进一步加快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