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首页 >> 观点评论
国画的“流行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06-23

当下既是中国画创作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良莠不齐的画坛,受到各种诱惑,染上了许多时尚的“流行病”来。在下拈取几种症候明显“流行病”,试做一些病原及病理分析。

一是精神衰弱症。所谓精神衰弱,就是指画家心浮气躁,缺乏创作思想、创作观念,艺术创作完全被市场、被商业利润所控制。画坛精神衰弱病症状有四。其一,画作庸俗无品位,俗画、匠画流行。其二,创作抄袭跟风。谁的画好卖,哪类画能卖,便画之。其三,重复自己,复制过去。固定的几种样式,翻来覆去无穷制造。其四,伪创新之风。其表现或以主题当大旗,强装学术;或在技法上玩弄雕虫小技,哗众取宠。

二是大展热。当前可谓大江南北,全民办展。办大展几乎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运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对一般的画家来说,参加大展仍不失其为艺术成名的进取之路。特别是冠有权威主办头衔的展览,其入选、展出、获奖、出书,直至取得入会、收藏等各种荣誉称号和资格条件,都可以使画家一夜成名,名利双收。因此,当今的大展变成了一支魔棒,指挥着芸芸众生的画家疲于奔命,为参展而创作,大展需要什么就画什么,什么能获奖就画什么,一切唯大展的马首是瞻。这让许多画家悖逆了自己的资质和特长,成了大展的牺牲品。

三是笔会病。笔会由来已久,非当代独创。中国美术史上没有“笔会”一词,只有“曲水流觞”的文人雅集。“雅集”与“笔会”,共同之处都是文人骚客聚集在一起舞文弄墨。但前者的目的是交流艺术和思想,后者则是利益交换。也正是这画与钱的交换,使大批画家趋之若鹜,构成了当代中国画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一位业内人士称,每年笔会造就的千万富翁有几十位。粗略估算一下,一年全国用于笔会的费用大概过千亿人民币。

目前这种笔会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首先破坏了中国画的市场秩序。笔会成为吸引画家、格局市场的操盘手,这也是中国绘画市场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原因之一。此外,笔会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破坏了中国画的创作规律,把本来严肃的创作变成了表演甚至是杂耍,降低了中国画的品位。

四是吹评病。之所以把批评说成“吹评”,是因为一些批评家放弃了“批”的本意,而一味地在“吹”字上做文章。当然,由“批”变“吹”个中缘由确实不少:有批评家的学术素质问题,人格修养问题,批评标准问题,养家糊口问题等。但更多的原因似乎是画家的心理承受力和对待批评的认识问题。

任何一个画家都有创造的潜力,怎样开发,怎样引导,怎样定位,批评至关重要。许多事情并不像画家所理想的那样,批评家吹成什么,就真的成了什么,那是“皇帝的新衣”。对批评家而言,目前中国的批评环境的确不健康。在没有形成规范的艺术市场前,良性的批评环境难以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的批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现在却很少听见批评的声音了。是后浪没能推前浪,人才匮乏?还是批评的职业从360行中消失了。倘真如此,国画艺术必将大病矣。

编辑 张承肃

名家作品
更多>>

名家作品中的端午节

独爱杨家猫--杨世忠作品

鲁慕迅:气清格迥 花木无言最可人

朱道平:梦幻、玄想、幽秘

朱颖人:韵趣清逸

尤无曲:弦上恰存杳渺声

美各州政府的艺术资助拨款

五月底,旧金山市市长宣布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将本市用于艺术方面的政府拨款提高七百万美元,但相对整个旧金山市的财政预算来说,艺术方面的预算仍然紧缩,并且在过去十年中已经下降了25%。

老舍:最懂画的作家(图)

今年是老舍诞辰116周年,中国美术馆在新春举办了“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不乏齐白石等现当代大师的精品。

中国画当代性问题思考(图)

中国画蕴含着品位、境界、修养、功力、格调、情致、等等中国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美学追求。一个艺术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生活、精神、甚至于生命在笔墨的变化里倾注流淌,如醉如痴的在皴擦点染的律动里寻找自然的灵性,一种原始的创作快感油然而生,这便是中国画家欲罢不能的水墨自由世界。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