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养女离奇遇害 英学者出书详解75年前悬案
弗莱彻的新书《北平午夜》
维纳(右)与女儿帕梅拉(资料图片)
1937年1月,北平(北京)一个寒冷冬日的清晨,土地已经冻住,表面结满了霜。一名早起的老翁正在城墙下走路,来到一座角楼下时,他疑惑地停住了脚步。空气中似乎有种不同寻常的气味,野狗的叫声密了起来。
一副恐怖的场景很快进入视线:躺在地上的是个已经死亡的白人女子,她的方格花纹裙被扯烂,大腿裸露在外。其头盖骨被压碎,金黄色的头发上沾满了血污,脸部因为反复被刺穿已面目全非,其心脏、膀胱、肾和肝均已被割走。闻讯赶来的警察用草席盖住了少女的尸体,现场吸引了大量人围观。过了不久,一名60左右的白人男子挤过人群,用颤抖的手掀开草席,看到尸体后当场昏厥。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7日报道,这是英国学者保罗·弗莱彻在其新书《北平午夜》中描述的一段场景,说的是一件发生在1937年、过去75年里一直没有被侦破的悬案。遇害者是19岁的少女帕梅拉·维纳,晕倒的男子是其父亲、英国时任驻华外交官爱德华·维纳。
***外交官养女离奇遇害
由于跟妻子妮娜一直没有孩子,维纳从北京一家匈牙利人开的孤儿院里收养了帕梅拉。妮娜在帕梅拉只有5岁的时候病死,当时49岁的维纳不得不独自把妮娜拉扯大。有着美丽的金发、灰色的眼睛和长长的睫毛,帕梅拉是个独立的女孩。凭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平日很喜欢骑自行车在北京到处逛,还特别喜欢去其他白人女孩不爱去的地方。遇害前三天,帕梅拉还拍了新的照片,19岁的她穿着剪裁合身、相当精致的裙子,洋溢着青春的时尚气息。
由于女儿前晚没有回家,维纳已经在外搜寻了一夜,他去了外国人聚集的领馆区,也找了充斥着酒吧、鸦片馆和妓院的地带,第二天清早发现女儿惨死后悲痛欲绝。帕梅拉遇害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关注,中方和英方机构也开始了大量调查。
据悉,在案发晚上,帕梅拉跟两个女性朋友去滑冰,7点左右说自己要赶紧回家吃晚饭。分手时,其中一个女生问:“你一个人骑车回家不害怕吗?”帕梅拉当时还看玩笑说:“我一个人都习惯了,有什么好怕的,而且北平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
几个小时后,帕梅拉就遇害了。警方的初步调查显示,她的头骨是被钝器打碎的,遇袭时帕梅拉很可能跟凶手正面相对,这一推断说明他们可能认识,手臂上的抓伤意味着帕梅拉曾激烈反抗。奇怪的是,在角楼的现场没有大量血迹,说明这里并不是第一现场,女孩昂贵的钻石手表依然戴在手腕上,这暗示凶手不是为了谋财而害命。
***调查缓慢警方匆匆结案
- 环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