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安全问题大于天 西藏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2015-01-04 14:16:11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 防灾减灾事关你我他,安全生产连着千万家。区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护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任何时候都疏忽不得,松懈不得。区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建立健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保驾护航作用。

织就防灾减灾的安全网

2013年8月12日凌晨5时23分,昌都地区左贡县、芒康县交界处发生6.1级强烈地震,造成28.1万人不同程度受灾,近16万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30.4亿元。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强震中没有一个人死亡,创造了国内地震史上6.1级地震“零死亡”的奇迹。

重大地震“零死亡”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呢?原来“8·12”地震前一天晚上,即8月11日20时40分左右,昌都发生了4.3级地震,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等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昌都地区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连夜将震区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

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迅速反应、及时部署,正是由于平时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增强了群众的抗灾意识,才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常言道“防患于未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是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区已建立起覆盖全区的气象、地震、水文、地质、环境、农业、林业等各类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一张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监测预警预报网络越织越密。

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初具规模,建成包括高空观测、天气雷达站、雷电监测等各类气象观测站230个,初步建起大气成分、酸雨、雷电、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开展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网络等覆盖城乡社区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各大电信运营商向100万手机用户、179万电话用户免费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固定测震台站24个、流动台6个,建立地震前兆观测固定台点5个,形成以拉萨为中心、向各地市辐射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目前,拉萨及其周边地震监控能力达到3.0级,已基本具备达到4.0级地震监控能力。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3年底调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9558处,初步摸清了我区地质灾害的种类、数量、规模和危害方式、危害现状等。2013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1起,避免人员伤亡108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980万元。在城乡建设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建设等方面,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并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了防治措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减少了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相关链接】

自然灾害立体监测预警预报体系主要包括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气象预警预报体系、水文和洪水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海洋灾害预报系统、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沙尘暴灾害监测与评估体系。

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城镇防洪能力建设是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09年我区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开工建设项目99个,完成投资8.63亿元,综合治理中小河流长度270公里。全区重要城镇防洪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拉萨主城区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其他地区所在地城镇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有防洪任务的县城防洪能力达到30年一遇。

近年来,自治区全面落实各项减灾专项规划,大力实施防汛抗旱、防震抗灾、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减灾骨干工程,着力提高生命线工程的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同时,注重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气象、水利、农牧等部门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与防范等方面实施了一批防灾减灾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在防灾减灾领域和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13年底,气象部门在区、地、县三级均建立了人工影响天气组织机构,建成3个业务平台、12个作业指标、437个固定作业点、30个标准化站点,配备96门高炮、13台新型火箭架、360台常规火箭架、3台小型作业指挥雷达。人工防雹、增雨、消雨作业的设施,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关链接】

重大减灾工程主要包括大江大河治理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农田灌排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防工程、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目前,区、地、县均成立了减灾委、救灾综合协调和应急机构,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形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为核心,以救灾技术标准、救灾工作规程为配套的救灾工作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区、地、县、乡、城乡社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实现重大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以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资金拨付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生活救助、卫生防疫等应急处置能力大大增强。

【相关链接】

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

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我区投资2.3亿元,实施了7个地级、51个县级、36个高海拔乡镇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十二五”已落实投资1亿元,将再建16个县级、152个乡镇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初步建成以自治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地、县级库救灾物资储备库为支撑,乡镇储备库(点)为补充,辐射全区地、县、乡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进一步提高了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高标准完成亚东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成功处置拉萨市墨竹工卡县“3·29”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昌都“8·12”地震恢复重建有效推进。

【相关链接】

2013年,我区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妥善安排好群众生活,全区共下达救灾经费1.18732亿元,其中,冬春救助资金2800万元,新灾应急资金1989万元,灾后重建资金84.2万元,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7000万元。调拨救灾帐篷12322顶、棉被53780床、棉褥26180床、棉衣裤33390套、棉大衣24740件、棉鞋7442双、棉帽5000顶、应急灯2098个、电筒1972个、发动机100台、折叠床5168个、火炉5000个等救灾物资。共救助灾民和困难群众46.38万余人,发放灾民救助卡3.24万张,使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确保了灾区受灾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局势稳定。

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目前,自治区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各级学校教育内容,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经常性开展减灾普及宣传教育。如今,在全区城乡的中小学每年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应急避险教育,让防震救灾、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求生技能等理念和知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也将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影响一代人。同时,利用每年“5·12防灾减灾日”等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减灾普及宣传教育,推广减灾经验、宣传成功减灾案例和减灾知识,提高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拧紧安全生产“螺丝帽”

近年来,我区GDP始终保持着12%以上的增长速度。伴随着经济社会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安全生产形势也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态势。2013年,全区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315人,亿元GDP死亡率0.39(同比下降23.5%),万车死亡率9.7(同比下降23%),工矿商贸十万人就业死亡率2.3(同比上升109.1%)。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任何时候都疏忽不得,松懈不得。区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建立健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保驾护航作用。

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落实。安全责任重于山、大于天。我区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区、地、县三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行业主管部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强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强化源头监管审批,严格行政许可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及高危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严格执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和安全评价制度;强化日常监控跟踪,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督促所有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相关链接】

安全生产“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即: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

把好食品药品的“入口关”。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让人民吃得健康,是党和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从“三聚氰胺”到“问题酸奶”,从“瘦肉精”到“地沟油”,从“毒生姜”到假羊肉,从“齐二药”到“铬超标胶囊”……各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信息不绝于耳。为确保我区食品药品安全,自治区从机制体制建设、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区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平稳较好,201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质量问题。

【相关链接】

全区各级农牧部门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进程。截至2013年底,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家、无公害农产品91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5个。在历年组织的专项抽检中,全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100%,农产品品牌保持了较好信誉。

加强监督管理。虽说食品药品行业是良心行业,但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引导食品药品企业良性发展,才能让群众吃到放心食品、用到合格药品。我区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关注“菜篮子”、“果盘子”,紧盯“肉架子”,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不断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全区药品电子监管,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药品放心、安全。近年来,我区的农、畜、水产品在农业部组织的例行监测中平均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7%、99%和90%以上。自治区组织的例行快速监测,主要农产品平均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全区18家药品生产企业、40家药品批发企业和340家零售药店已全部实施药品电子监管。

【相关链接】

全区已评定餐饮服务单位10027家,其中优秀等级504家,良好等级5019家,一般等级4504家。

强化技术支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监管之“器”在于技术。全区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对各地市行署所在地的农产品市场及主要生产基地每月进行一次例行监测,强化对重点县、重点基地、重点市场、重点场所的经常性监督管理,并在拉萨部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设置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试点推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自治区政府专门解决108万元经费,为区、地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备了保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充分发挥对不合格产品的初步筛查作用,成为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力武器。

加大惩处力度。只有严字当头、重点治乱,才能真正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使食品药品生产者“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 2013年,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查处无证经营企业70家,食品药品违法立案99起,总涉及金额200余万元;公开销毁过期失效药品118个品种,货值达80余万元。

随着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厨房,从生产到经营,食品药品的“进口”之路会越走越顺畅。

筑牢消防安全的“防火墙”。近年来,全区公安消防部队紧盯严防亡人火灾、严防复杂敏感火灾、严防要害场所火灾,严防引发不稳定因素火灾的“四个严防”的目标,狠抓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分城区、农牧区、寺庙区、边境口岸区“四个类区”全力清剿火灾隐患,全面夯实消防基础。

消防工作延伸到农牧区。2011年西藏公安消防总队抓住开展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有利时机,发动全区5464个驻村工作队、两万多名驻村干部指导各村(居)委会健全了消防工作制度,制定了消防安全村规民约,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消防挂历、安全用火常识等宣传资料,并在条件允许的村组建了农牧民志愿消防队,把消防安全送到农牧区千家万户,有效改善了农牧区的消防安全环境。

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以“全警消防”带动“全民消防”,发动和引导驻村工作队、驻寺工作组,将一村一警、“双联户”工程纳入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划分12184个基本网格,大力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村、示范组和示范家庭建设,指定10815名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24313名消防安全明白人,组织培训消防安全明白人15万余人次,开展灭火疏散演练两万余次,全面实施消防安全网格“点、线、面”三层次管理,始终保持对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力围剿火灾隐患,社会面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有效净化。同时,推动将寺庙消防水源改造、设施器材配备等纳入文物维修工程,推广应用视频火灾监控报警系统和分布式高压灭火装置,加快文物古建筑人工光源技术研究进程,提升寺庙“物防、技防”水平,守护文物安全。

2013年,全区消防部门排查社会单位66042家次,发现整改火灾隐患34592处;全区消防部队接警出动6406起,出动车辆6985辆,出动警力38818人,抢救被困人员237人,疏散被困人员1902人,抢救财产价值3193.33万元。

掌好交通安全的“方向盘”。人在旅途,谁不想一路平安?车行路上,谁不想畅通无阻?众所周知,我区公路通行条件差、安全设施滞后。2013年,全区公路总里程为7万余千米,其中一级公路所占比例仅为0.06 % , 四级和等外公路所占比例高达87.6 %,加之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致使道路交通事故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事故。同时,机动车辆数量增长迅速,全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7738辆、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超过239225人,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把好预防交通事故第一关。近年来,我区公安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增加驾照考试难度,不断强化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管理,严格驾驶人考试发证、上路行驶,从源头杜绝“马路杀手”的产生。

强化客(货)运企业安全监管。不断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加强“两客一危”GPS监控,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重点对无证营运、货车载客、客货混装、超载超员、站外揽客等违规行为进行检查。

【相关链接】

“三关一监督”:“三关”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关、严把客运驾驶员资格关;“一监督”是指交警及交通部门对客运车辆进行监督,严格按照客运车辆排班制度发车,严禁超员超速,确保客运车辆行驶400公里以上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

“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易燃易爆和易腐蚀等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无关车辆不进站;超员客车不出站、安全例行检查不合格客车不出站、驾驶员资质不符合要求不出站、客车证件不齐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签字不出站、乘客未系安全带不出站。

“两客一危”GPS监控:是指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必须为“两客一危”车辆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保证车辆监控数据准确、实时、完整地传输,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数据准确、监控有效。

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强化路面巡逻管护,按照“六必查”的要求,重点加大对5座以上客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检查、逐车登记,认真做到“一查二问三嘱咐”和“三知一提醒”,全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仅2013年1-8月,全区共排查治理各类交通安全隐患4615处,完善、修建交通信号灯、信号标志、标线265处,增设各类提示牌232块。

【相关链接】

“六必查”,即人数必查、驾驶时间必查、驾驶资格必查、车辆审验情况必查、车辆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必查、车辆轮胎磨损状态必查。“三超一疲劳”,即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

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严厉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重点开展了“三超一疲劳”,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和货运机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工作。2013年1-8月,全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共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43254起。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长效机制,启动实施“文明西藏·文明交通行动”示范活动,努力创造文明交通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环境。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发布平台,向驾驶人进行典型事故案例、安全信息、安全常识等内容的宣传提示,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氛围。

守护好绿色屏障。西藏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二,有原始森林面积71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0.84亿立方米。为保护好雪域高原的秀美山川,我区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设立森林防火期,把每年的11月15日到第二年的5月31日确定为全区冬春森林防火期。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每年签发《森林防火令》,对防火紧要期内各种林业生产活动作出极其严格的规定,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从提高专业能力、构筑技防网络、搞好防火宣传入手,全面构筑森林防火网。

在森林防火期,对重点林区加强检查排查,武警森林官兵、护林员进行不间断巡视,强化火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林业、气象、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对森林火险等级的监测预报,每天在西藏新闻联播节目结束后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2013年,全区仅发生1起一般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0.8公顷,为历年最低灾害损失。

加强防火技术力量建设。设立“12119”报警电话,24小时监控卫星云图,确保有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目前,森林防火预警监测、通信系统、信息指挥系统、林芝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顺利,未来我区森林防火指挥能力将全面提升。

安全生产不是一时之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安全生产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每一天都要从零抓起,确保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延安一商场送礼品 百余市民争抢被挤哭

郑州一火锅店墙挂百万元作举报奖

广西小伙用狗拉车携患病女友游中国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36位遇难者名单全部核实并公布

精彩热图

哈尔滨仓库大火已造成5名消防员遇难 14人受伤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开设悼念通道

哈尔滨一仓库发生火灾 持续燃烧4个多小时

北京:攀冰带火冬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