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认为,互联网诞生40余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引入面向消费者,到今天将迎来面向产业的重要转变。我国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云服务渗透率均不及美国水平,说明我国互联网从消费型转向企业型仍有很大空间。
他指出,当前国内云计算等产业基础日渐成熟,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下,国内互联网发展将转向企业型,在这一轮欧美尚在探索的浪潮中,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中国难得的跨越发展机会。
成立于2010年的科通芯城专注服务电子制造业,是非常典型的产业互联网公司,2014年在香港上市时,被称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产业互联网公司。
“如果科通芯城可以在中国电子制造业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做得起来,这个模式就可以被拷贝到中国很多垂直的行业,比如化工、钢铁、农产品,所有这些行业都可以用互联网的思想去做改造。”科通芯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康敬伟在IT领袖峰会上表示,科通芯城可以说是“卖IC元器件的京东商城”,区别在于自己的产品不是卖给个人消费者,而是卖给企业消费者,3年时间年营业额已经接近100亿元,接下来计划再花几年时间做到1000亿元。
康敬伟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只有互联网的基因,并不足以做好产业互联网,一定还要有行业的知识和积累,两者结合才有可能在一个垂直行业做出像BAT一样的产业互联网公司。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黑苹果青年项目”发起人袁岳认为,第一代互联网属于传播互联网,第二代属于平台互联网,第三代属于产品互联网,广东正在迎来非常大的机会。
在袁岳看来,以往互联网只是作为传播和平台,但并没有真正很棒的互联网化产品出现,当今仍然处于传统产品的时代。
“珠三角过去已经有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但需要‘互联网+’,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的门要真正向消费者打开,而不只是通过互联网打广告促进销售、做售后服务,而是全面的开放、交互、互动。”袁岳称,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机会之一就是在研发、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都真正实现互联网化,按照互联网消费者的眼光和周期生产他们需要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