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
对,刚才我已经说了,如果公布的是一个私人电话,到底这个权限是不是越界了?如果公布的是另给他配一部电话,我们先姑且不管近百万的费用或者说是几十万的费用,如果要公布的是一个公用的、移动的电话的话,为什么原来我们在各个机构里面没有这样一个可以反映情况的、24小时有人值班的,并且可以汇总、登记在案的这样的一个举报或者说是可以反映社情民意的通道呢?应该把重点放在公共电话的设立上。
很多年前,当2003年之后,中国开始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时候,我一直也会参与其中,当时也跟国新办的主任赵启正沟通过,我说可千万不要再犯这种错误,去公布一个个人的电话就以为是政府信息公开了。不对,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这个话听着像骂人,不是。我跟王旭明也沟通过,他肯定也会同意我的看法。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个人,其实是一个个人以及背后的团队。
比如说公安部的武和平,我举一个例子,他是公安部的新闻发言人,但他其实又是宣传局的局长,他会有一个热线的电话,是由工作人员汇总,需要他去解决的问题由他解决。比如说铁道部的王勇平,比如说原来在教育部的王旭明,我觉得一个合适的新闻发言人是一个机构的标志,其实不用我觉得,我去香港看,去国外看等等,全是这样,只有到我们这儿发明了一种新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