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我们目前把这个问题放在这儿,在干部换届选举的背景下,这样做有没有可能起到所谓初衷的这样的目的?
白岩松:
我觉得还是善良一点,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因为怕在换届的时候有人有举报的但是没有门路等等。
首先就怀疑了,原来不公布一把手的电话号码就会没有渠道,就没有正规渠道,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只有公布了一把手的电话号码才会,那我觉得这个工作要反思。
第二个可能是有好的想法,是希望将来有这样的一个渠道等等,但是也要找好的一条路径。我举一个例子,在这里我一下子看到了我特别担心的东西,在十七大报告里头明确表达了对一把手权力过大的担心。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需要有民主程序和正常的机制举报等等很多方面的时候,只公布一把手的电话号码?他在电话中是要决策还是不决策呢?最后不还是像那个人说的那样,我接到了这个情况的话,我还得让他寄材料到我们的信访办等等,用普通的人说话了,这不是多费一道程序吗?变得更加麻烦。
另外,恐怕还有很多很多的这种因素,骚扰的等等不厌其烦,我觉得这里头可说的空间太多了,但是与其说指责现在似乎有人在努力的让电话保持畅通,我说不,回到原点去。为什么要公布个人的电话?我们难道没有其它的道路吗?
主持人:
当私人电话因为职务的关系向社会公开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来听听一位过来人的说法。他是教育部的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他的电话当时就是公诸于众的,咱们听听他的感受。
(电话采访)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我个人认为公布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电话号码,或者是他工作部门的电话号码,对于促进公开,对于加强和公众的联系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当然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特别是公布有关人员的私用电话,这可能带来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影响我们有关部门人员的私人生活。这个可能是应该避免的。
我个人认为这里头监督官员可能有很多种形式,如果通过这种形式作为对官员的一种监督,倒是值得商榷。因为官员首先他是公民,我们应该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生活自由的这样一种前提下来进行监督。我个人更主张应该公布部门电话或部门值班人员的工作电话。
主持人:
显然旭明的观点跟刚才岩松是接近的。另外,这样的一个公开究竟能不能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日常我们的渠道应该是什么?在这种换届背景下才公开是一个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