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1:
增加了透明度,公开一些。
市民2:
比如有人知道你的电话之后,就乱七八糟随便给你发短信、打电话,这肯定不好。
主持人:
260个电话被公布的新闻远远不如后面这一条,就是260个当中,145个无人接听,好在真是有记者不厌其烦,逐一地打过去。如果不是有记者这样做的话,恐怕这无人接听就变成了无人问津。岩松怎么看这所谓全国首例公开领导干部手机?
白岩松(评论员):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把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官员个人电话号码信息公开就给划上了等号,政府信息公开变成了简称了。不对,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公布个人电话号码是另外一回事,我现在非常同情这260位官员。
最开始的时候,这条新闻一曝出来的时候,260里头有145个电话打不通,相信当时还会有很多人一瞬间,这145个官员怎么要求打电话让老百姓有畅通渠道等等。其实换个角度想,谁给了更高层这样的一个权力可以公布260个组织部长和纪委书记的电话号码呢?
主持人:
他们是公务人员啊,公务人员的私人号码也是属于私人信息吗?不能公开吗?
白岩松:
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隐私的问题。这个我还真问了,在世界各地还真找不到把官员的个人电话号码给公布了,然后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或者党委信息公开一部分的举措,看样这是中国的一个发明。但是我们接着要思考的是发明的对不对,首先我们必须要谈到个人是要有隐私的。这个电话是不是公布的个人电话?如果公布的是个人电话的话,个人隐私要保护,他有没有休息的时间?他是人哪,对吧?接下来的时候,这话费怎么算啊,哪个是公家的?哪个是私人的?还是以后私人电话都是公家给买单?等等,那您可以跟我说,不是私人电话,是专门为他配一部电话。我算了一笔账,如果260个人,不是私人电话,专门配一部电话的话,把一年的电话费再加上电话算起来,咱们就算3000块钱,小100万去了,这100万该谁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