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运行的“亚洲最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郑州报道
1975年8月,在一场由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河南驻马店等地区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导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被称为“七五事件”,又称“板桥水库事件”。
建成于1958年的驻马店市宿鸭湖水库,就是当年受灾的水库之一,至今已先后5次进行过除险加固。
宿鸭湖水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1978—2010年的32年间,驻马店出现了15次旱涝灾害。以宿鸭湖水库为例,原本它是亚洲库容面积最大、堤坝最长的人工平原水库,1975年8月遭遇特大洪灾以后,大量泥沙等杂物冲入水库,造成水库河床淤积壅高,现在水库容量仅相当于设计标准的1/8,汛期拦蓄削峰能力大为弱化,已经起不到对淮河的错峰调度作用,使淮河的防洪压力大大增加,沿岸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该水库已经运行50多年,周期太长,造成各类设施带病运行,存在一定风险。“宿鸭湖水坝的主体主要采用土石坝,在长期的综合应力以及地下水作用下在某些地段发生了一定位移,加上一些地质风化等问题,导致坝体产生一些透水裂隙,容易发生渗漏。”驻马店板桥水库管理局的工程师张潜告诉记者。
因此,宿鸭湖水库成为驻马店病险水库加固的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达2.963亿元,驻马店市政府对其实施输泄水建筑物重建和改造,对大坝加固、坝堤防渗处理等工程,目标是使宿鸭湖水库真正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
记者在宿鸭湖水库现场看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白蚁防治、10kV动力专线架设、溢洪道五孔泄洪闸墩浇筑等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但水库的很多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属于“超龄服役的老兵”,很多先进设备缺钱购置,闸门及启闭设备超期服役、闸墩碳化,同时宽带基站、多媒体调度系统、无线用户终端、远距离无线用户终端和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还没有购置,软件设施没有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