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我国超4万座水库存安全隐患 大多分布于中西部
2011-08-23 09:11:5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打印文章

资金哪来?

早在2007年1月,国家水利部淮委主任钱敏在治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指出,由于地方配套投资不到位,个别大型水库除险加固长期不能完工。

当年11月,安徽省人大农工委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赴亳州、阜阳、六安、蚌埠、宿州、滁州等六市,对治淮和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年已经下达的治淮工程投资计划中,全省约有2.1亿元的市级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其中蚌埠市5723万元、亳州市3560万元、滁州市90万元、阜阳市5379万元、淮南市879万元、六安市5537万元。

而早在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治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帮助协调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如解决治淮资金、土地征用等施工环境问题。

据了解,列入国家计划的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国家和省、市投资比例为4:3:3;列入省计划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省与市县比例为5:5,地方财政难以承受。

为此,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尽可能从省级财政多解决配套资金,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状况,适当调整市县配套资金的比例。

对于治淮建设,为了确保配套资金落到实处,安徽省政府办公会作出决定,根据该省淮河流域市县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治淮骨干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由省级承担70%~80%,市级承担20%~30%,不要县级承担。

事实上,安徽省沿淮地区的阜阳市、六安市等地市历来是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加之境内治淮重点工程较多,配套资金数额巨大,造成资金落实困难。

于是,当地在筹资方式上颇动脑筋。据阜阳市副市长刘绍太介绍,2003年淮河再次暴发洪涝灾害后,阜阳市政府承诺缺口治淮资金全部请省统借统还。从而保证了灾后重建和治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另据阜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杨宏顺介绍,在阜阳市境内的临淮岗、沙颍河等治淮骨干工程中,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方法,积极筹集地方配套资金近1.2亿元,顺利完成治淮重点工程,实现竣工验收。

省里也在想办法。为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安徽省政府明确将病险水库加固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市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财政部门牵头成立民生工程协调机构,定期通报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督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省水利厅对民生工程目标完成进度较慢的地区进行督办,制定《安徽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对责任制落实、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工程进度与验收、质量与安全等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在安徽省水利厅的积极协调下,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累计共落实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省级配套资金10.1亿元,省政府取消了大型水库市县配套资金。

针对部分重点小型水库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安徽省水利厅认真组织调研,按照确保水库除险的原则,逐库核实主体工程缺口资金。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最大限度节省投资,同时督促市县落实配套资金。

目前,安徽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效益已经显现,已完工项目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完善了防洪体系,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

但未完工项目的结局如何,还是悬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黄毅:7·23事故确是一起可以避免的责任事故
国税总局人士回应伪造公告事件 将报案进行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