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服的几点思考
服装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所以,一个国家的国服自然成为本国文明的象征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十分珍视这积淀了本国思想文化、审美艺术、国家精神等表征的国家服装。各国人民不仅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国服,在正式场合更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外交礼仪上,官员穿着国服更显庄重。
纵观世界各国,均保留着本国的国服:印度有沙丽、越南有奥黛、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东南亚及非洲各国也都有各自国家的国服。这些国家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了国家的魅力。
中华服饰璀璨绮丽、博大精深。历朝历代的国服都在延续、保留着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各具特色、绚丽多彩:汉有汉服、唐有唐服、明有中装、清有旗袍、民国有中山装。
随着改革开放,政治、文化、经济不断与世界接轨,确立国服已成为近些年国内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在“两会”上多次提案,迫切建议:中国应尽快确立代表国家厚重文化、民族特质和文明进程的国家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装虽然并未被明确定为国服,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第一、二代国家领导人带头穿中山装,胡锦涛主席也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阅兵仪式上着中山装检阅部队。上世纪80年代前期,大部分国家公务人员也将改良的中山装作为制服,至今,我国许多政要、名人也在一些重要的国内外场合上习惯选择以中山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