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军说,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将生活的意义狭窄到钱、情,而忽略了生活和生命当中更多的追求,一旦物质和情感遭遇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压,他们的某个行为就会突然爆发。这种看似冲动的举动其实是和他们内心一段时间的紧张、压抑等情绪积累有关系,所以很多人在产生极端行为的时候都不知不觉,而事后又格外悔恨。
年青一代迷茫和抑郁的原因,可能还因为缺少健康的人生追求。“特别是一些‘80后’在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暴力熏陶下长大,潜移默化地把生命的价值看淡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才在生命面前走向极端。”上海市妇女干部学院副教授、家庭婚姻专家周美珍分析说,“当然,因为是独生子女一代,这些年轻人又在心理上比较孤独,一旦遇到不能承担的事情,特别是突然感觉到担负不起家庭的重担,就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除此之外,一些年轻人心理脆弱、容易走极端,也和当前一些教育观念有关系。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指出,属于独生子女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承担着父辈乃至祖辈所未尽的理想,“加上他们又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留下了不少家庭问题的病根子,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耀’而不顾自己的实际和感受,一味忍受,缺乏沟通、缺乏抒发,心理疾病就这样慢慢积蓄而成。”
年青一代需“变脆为韧”学会减压
文军认为,不应该用“垮掉的一代”“泡沫的一代”去形容这个差异化的年轻群体,“造成他们的悲观情绪、生活压力、安全感缺失等等,都是有时代因素的,包容和理解这个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这些焦虑。”
专家呼吁,要避免年轻家庭的类似悲剧,应该让年青一代由脆弱向更加坚韧成长,学会寻找渠道为自己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