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谁的盐市口?现在问题来了
我来成都几年后,买房安家在锦江桥附近。每天晚饭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闲步逛到大业路口,那里有超市有电影院,还有很多好吃的。如今从锦江桥搬离几年了,对那一片属于“盐市口”的高大上区域的最深记忆,却是超市内经常有的海鲜臭味,这是同一楼海鲜铺面灌到商场送气系统的后果。至于另一侧“青石桥”“古卧龙桥”这样典雅古韵老街名的地方,则更不愿意踏足,原因就是今日我们曝光的脏乱差。
经过几天的昼夜蹲守和走访,我们弄清大业路“清晨菜市”和青石桥“海鲜一条街”其实是共生体,或者说是硬币的正反面。在盐市口之于成都如同淮海路之于上海这样的知名商圈,却“缔造”出污水横流腥臭掩鼻、大小菜贩挤满交通干道的景象,实在与“繁华地段”的称谓不相匹配。
为什么两者是共生体呢?青石桥是不靠海的成都最早接触海鲜的地方,然后带动周边形成海鲜特色餐饮业,带来了配套蔬菜的巨大需求,市场经济的聚集效应自然使地近路宽的大业路“沦陷”,两者互相依存,又“共同促进”,但脏乱差问题都存在。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盐市口商圈的这个脏乱差“顽疾”,咋治?
强令将大业路“清晨菜市”取缔?不现实。问题是这些年来街办、城管整治多次,但城管走小贩进,几乎不起作用。取缔了菜市,餐饮行业也不高兴:我光有海鲜,没蔬菜咋做菜?或者,把青石桥海鲜市场迁到城外?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海鲜市场走了自然海鲜餐饮行业也会走,菜市也自然慢慢散去。但它更棘手的是,海鲜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就是保鲜上对时间的苛刻要求,时间经济是由距离决定的,这也是青石桥海鲜市场一直在闹市区存在的重要原因,而且因为这个原因,青石桥海鲜市场多年积累已成为和荷花池市场类似的复杂商聚区。
两者靠行政手段搬不走,靠整治能不能改善?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是,10年来相关部门接到的投诉越来越多,整治频率也越来越高,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那我们设法探讨另一个问题:谁的盐市口?海鲜商户、菜贩会说是他的,我起早贪黑忙着,让市民买到新鲜便宜的货,不能只指着脏乱差说事,却忽略了我带来的生活便利。开车市民说是他的,城市的道路就该畅通无阻。片区住户则会说,你们都是后来者,我们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但不管各方怎么说,“谁的盐市口”肯定不该是属于脏乱差的,在繁华商圈更不该有脏乱、嘈杂、无序,这是所有相关利益者共有的大局利益。如果都各打算盘,这个顽疾就解决不了,然后无休止的猫鼠游戏下去。如果都顾全大局,共同营造和维护一种秩序,加上政府部门有力的规划配套、引导,那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了。李逢春
原标题:半夜喇叭声卸货声 声声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