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夏虹的双脚能做很多人不能做的事,比如剪纸(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东北网1月9日讯 “所谓精神在现实的操作——就仿佛一个电影镜头:一双脚伸出来,在描绘生活……在这双脚的周围是无数双正常人的手,但正常人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双脚都做到了。‘两只’比‘四只’都强,仅强在肢体上吗?
所谓补精神之钙,抨击社会病态,解决根本问题,得是夏虹这样子的。夏虹是民间的一个女子,民间的一个残疾女子……一个民间女子,她的能量能有多大?
但她在影响社会。
一棵草,长在那,就是一片春天。真正的社会的春天,是由每个人长出来一片绿……”
几周前,我正在写这期《午后的时光》,接到出差在外的一位同事的电话,他说:“写写夏虹吧!”接下来,他说了以上这段话。
同行柴静说:“记者需要的是欲望,去知道生活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它赋予我打开别人心灵的权利,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打开别人心灵的瞬间,你会触碰到一些真相。”
我深以为然。
因为,真相有时涵有生存意义的答案。几周时间,连线北京的夏虹,约见大庆人陈景波,写下这篇报道。
1995年,大庆人陈景波在报上见到“无臂夏虹”用脚写字的照片,自此相帮,成为夏虹20年的“人生导师”。
2010年,大庆日报连续68天连载夏虹用脚写作的自传《我的故事》。
2012年,夏虹赴感恩之旅来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做报告。
2013年,夏虹被聘为大庆新闻传媒集团荣誉员工。
壹
那些被忽略的日常生命体验杏花落了,又飘了雪。
2014年11月11日一早,74岁的陈景波就坐上了去乡下采访的长途车。城里的人多是不愿在这个季节下乡的,路远颠簸,雪太阳映衬下的村庄,间隔十几里才会冒出一个。村头跑步过来几个农民,他们发现了陈景波——“陈记者来了!”他们喊。农民们都盼着他来,管他叫“信息传递员”。
电话响了,是夏虹。从北京打来的。“……哎,挺好的……伯伯看见了(指前一晚在电视里看见彭丽媛拥抱并鼓励夏虹的新闻报道)……挺好的……”陈景波的语气,平静抚慰,像他坐在农民的炕头上唠家常一样。
夏虹的生活又复归了平静。
她回到北京昌平区租住处,一间四十平方米的农民自建房。小区出入城区仅有一条公交线路。
一天前,也就是2014年11月10日,夏虹作为北京市残联唯一一个残疾人代表,为参加APEC的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进行剪纸展示。新闻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拥抱这位无臂女子的一幕,再次让夏虹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多家新闻报道中详述——
“……来自北京的夏虹虽然因为车祸导致上肢残疾,她用双脚创作出的一幅由和平鸽、康乃馨及心形图案构成的剪纸作品——《同在蓝天下》,却让到场的夫人们鼓掌称赞。
简短的互动后,夫人们到下个展台观摩。彭丽媛又折回来拥抱夏虹:‘听说你现在在做很多公益的事情,也开了自己的小公司,你非常棒,大家会支持你,我也会支持你。’”
这样的时候,夏虹总会打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打给陈景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