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海口市再掀起新一轮声势浩大的打违风暴。17层的亿城花园、15层的中山南路违建、13层的晋江村违建、滨海西路58栋违建等,第二季度第一批重点打违的面积达到9万多平方米。然而即便是在政府如此雷霆打击之下,媒体仍曝光出顶风抢建的国贸的“最美违建”、振兴路的违法建筑群等。海口的违建,何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巨大的利益驱动
记者从海口市琼山区“五大工程”办获悉,该区自去年7月开展打违工程以来,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到,辖区内18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其中有16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是群众拆掉自家房子,未经相关报建手续违法盖楼的。
海口市琼山区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一方面,群众确实有住房需求。10多年来,海口对私宅建设严加控制,随着子女长大,不少家庭对住房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日益高昂的房价让群众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违法建筑的巨大利益让不少人铤而走险。
该村干部说,海南当地居民习惯买地自建房,总觉得到外面买的房是“宿舍”,自建房才是真正的“家”。因此不少涉及城中村改造的居民,又私下到另外的城中村买地建房,而导致违法建筑层出不穷。
记者在走访一些城中村时了解到,许多城中村居民的想法,已从前些年的搞违建是为了以后旧城改造时多获得政府的补偿款,发展到与外来人合作建设小产权房牟取更多的利益。有的外地人看到当前房价高涨,就千方百计鼓动城中村的居民出宅基地合作建房牟利。
城中村无规划
2002年10月,海口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域扩大10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口市原先许多城边村、城郊村都变成了城中村。去年,海口市打击违法建筑的控制区域从以前的97平方公里,增加为633平方公里。
城管部门在执法中发现,目前海口绝大多数城中村没有完成规划,规划部门没有审批的依据。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无法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得到解决,只好用非法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一位山高村的居民对记者说:“反正不管怎么建、建多少层都是违法的,能多建就多建呗,多建可以赚得更多。”另一位村民认为,现在的违建那么多,政府拆掉的违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