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创新之花 盛开黔中大地

2014-01-15 16:41:55 来源:贵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创新之花 盛开黔中大地

杨松(中)、宋宝安(右一)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

  关键词:创业人才 代表:长江学者杨松

  瞄准全国市场打造创业团队

  位于贵州大学北校区的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杨松教授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约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被褥与书本资料堆放一起,一双沾了泥巴的胶鞋放在凳子下,记者坐在一张木制老式方凳上与刚发完邮件的他开始交谈。

  采访中,杨松说得最多的是自己所处的团队,还有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宋宝安教授。谈及如何推动科技人才创新时,杨松一再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有好的学科带头人给予研发方向指引。

  这个团队中,杨松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贵州省核心专家;欧阳贵平和胡德禹入选贵州省省管专家;金林红获批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陈卓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一个研发人才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一个成功的团队,离不开带头人对学术方向精准的判断与把控。

  杨松说:“我们团队带头人宋宝安教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对于学科的发展趋势,他不仅有远见,而且,他宽广的胸怀,给团队每一位成员、学生以很大的感染”。

  宋宝安是我国知名的农药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绿色农药创制与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杨松告诉记者:“我们团队先后申报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在基于免疫激活的抗植物病毒剂创制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此外,围绕我国农药骨干品种吡虫啉技术瓶颈,自主开发成功吡虫啉合成新工艺,使生产成本由当年每吨200万元降低到10万元,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吨位的吡虫啉生产线之一,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和有害生物防控做出了贡献。

  现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已经是全国新农药创制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近几年,结合贵州打造“五张名片”产业,宋宝安带领团队做出了两个贡献。一个是帮助茶产业发展中,已在贵州12个县建立了茶株的病毒防控示范基地,第二个是在酒产业中,针对有机高粱受到粘虫,黑穗病问题提出了有效措施。(何显春)

  链接

  2013年,贵州省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四次全会分别出台《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目标,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正激发创新智慧充分涌流。

 
 
 

焦点图片

2014春运特写:高铁卫士

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南海大风浪中航行照片曝光

安徽一土豪奔驰车上摆地摊 引路人围观

浙江金华“财神爷”驾到 派发5元红包遭围抢(图)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浙江温岭一废弃鞋料堆放成山 疑乱焚烧引燃大火

北京:CBA全明星赛前气氛轻松

吉林持续雾霾 雾凇不显白

攀房“裸佛”亮相济南 似现实版“佛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