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比特币的“疯狂”从何而来

2013-11-25 15:55:1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放源代码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诞生之初,比特币只在电脑“极客”等小众圈子中流行。但今年以来,比特币凭借其令人咋舌的震荡行情极速蹿红,受到全球投资者和媒体高度关注。不禁要问:比特币的“疯狂”从何而来?

一种解释是,欧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的民众对现有货币失去信心,寻求跨国界保值乃至升值的货币,推升了比特币市值。另一种解释是,为避免投资实业风险,众多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以钱养钱、以钱挣钱”的比特币,这反过来也推高了比特币的走势。

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属于网络时代的金融创新。但是,现在比特币似乎正在偏离正常轨道。比特币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挖矿”,另一种则是在几个著名的交易平台购买,像买卖外汇一样按照当时牌价购入或卖出。由于前者“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而且随着“挖矿”的人越来越多,对电脑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第二种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老老实实地去“挖矿”,而是执着于在“矿池”中掘金,依赖现实货币的买卖兑换,泡沫的出现在所必然。

依照设计,比特币有着2100万个的发行上限,很多人将比特币视作一种很安全的避险货币。但是,对于货币的信心来自其价值和信用。比特币本身缺乏贵金属支撑,不具保值性,而且它是虚拟的,缺乏物理存在,如果发行者的信任破产或遭遇叫停,比特币将一文不值。

担忧还不止于资产安全。由于“来钱快”,大量“热钱”可能会涌入,如果监管、控制措施跟不上,那么风险最终需要高额成本的兑付,甚至引发金融动荡。更为可怕的是,当比特币纯粹成为“转钱”工具时,它最初具备的金融创新特色将逐渐消失,相反成为一个“吸金窟”,从而挤压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这显然与金融创新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要求背道而驰。

不只是比特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类似的金融创新。要鼓励金融创新,但也要注意防范风险。如何引导这些金融新事物,让它们成为经济齿轮的润滑剂而不是阻隔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泊众 原文刊于11月22日《解放日报》,有删节)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挖矿 金融创新 震荡行情 解放日报 门槛
 
 
 

焦点图片

浙江绍兴:繁华闹市牵着骆驼乞讨 店主叫苦不迭

西安居民楼爆炸造成1死6伤

邹市明赢得职业生涯三连胜

又到退伍时 各地武警老兵泪别兵营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解放军赴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燃爆事故现场救援

中国军机首巡东海防空识别区 日机升空应对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爆燃救援继续

长春大雾锁城 街道楼群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