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3年判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2088人]
[两高司法解释分析: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 /> 两高有关负责人就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答记者问[1]- 中国在线
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两高有关负责人就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2013-05-04 08:41:5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必须从严惩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两高有关负责人就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3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副庭长苗有水,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就两高出台这部司法解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案件大幅攀升不法犯罪分子顶风作案

问:两高在司法解释中为何要对食品安全犯罪作出如此严厉的惩治规定?

答:刑事审判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在这个司法解释里,我们重点在“从严”上下足了功夫。所以司法解释通篇都体现了严惩的态度。必须看到,也必须承认,食品安全形势确实非常严峻,不可等闲视之。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数量大幅攀升。近三年来,法院审结这类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同比增长分别为179.83%、224.62%;生效判决人数同比增长分别为159.88%、257.48%。二是重大、恶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犯罪分子顶风作案,例如相继出现的瘦肉精、毒奶粉、毒豆芽、地沟油、问题胶囊、病死猪肉等系列案件。

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也可定罪

问: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危害极其严重,司法解释对打击此类犯罪有哪些突破?

答:为依法惩治此类犯罪,司法解释首次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二是基于国家禁用物质具有的严重危害性,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三是基于当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易发多发的特点,如在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危害严重的“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在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等,明确规定对此类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食品 司法解释 食品安全 刑事案件 毒奶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焦点图片

新任谋女郎曝光 网友:像刘诗诗又像刘亦菲

田亮晒森碟熟睡照 网友赞:真人版睡美人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阳春三月赏梯田神韵

四川青川摩天岭拍到野生大熊猫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孟非16岁爱女甜美近照曝光 与"都教授"金秀贤合影

湖南“平衡达人”亮绝活 1毫米宽针尖上立鸡蛋

重庆街头钢管舞比赛 宣扬健康生活态度“与情色无关”

浙江台州遭遇特大雹灾 汽车被凿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