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下西洋资料图片
王志高说,洪保墓发现的石碑不能称墓志,墓志一般是死后撰写的,洪保寿藏铭则是生前就写好的。他告诉记者,741个字的洪保寿藏铭,记录了洪保的生平和业绩,由周凤撰写,殷冔撰述行状。刻于宣德九年(1434年),是南京地区地下出土的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第一方明代碑志,被认为是太仓卫副千户周闻墓志之后郑和下西洋史料的又一次重要补充。
王志高介绍说,明代大部分宦官,因其特殊身份多信佛,为身后计,不少生前即购地营造寺庙,藉寺僧为其守冢,这几乎已成一种社会现象。洪保也信佛,在寿藏铭中有明确线索。洪保曾以“所得恩赐内帑财物,不专己用,捐舍宝钞五百千贯,修造祖堂寺轮藏一座”。祖堂寺又称幽栖寺,位于洪保墓西侧仅百余米处。但轮藏在史料中并没记载,可能被疏漏了。
那么洪保为自己修造的坟寺在哪呢?王志高分析,“据寿藏铭记载,宣德九年(1434年),洪保还捐了东峰庵一所,庵是指较小的寺庙。”他认为,祖堂寺西界山岭称“西峰岭”,这个东峰庵应当就在祖堂寺东界天盘岭旁,“因此,它是洪保坟寺无可置疑。”然而,令王志高诧异的是,此东峰庵却未见于包括《金陵梵刹志》在内的明清南京地方文献,“文献中只记载了宁海寺。宁海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四围峰峦环抱,林木茂美,泉壑幽雅。从洪保墓发掘中发现的明代建筑残碎砖瓦判断,宁海寺其实就是东峰庵,发掘时,当地寺脚村84岁的周达明老人还能指认宁海寺在洪保墓前方的大概范围。”
王志高说,考古队员在墓后室曾发现了长方形石质的买地券,但已经风化,只字不存。
提起《1421:中国发现世界》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是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退休指挥官加文·孟席斯的杰作。他自称潜心研究郑和航海史14年,访问120多个国家、900多所博物馆和图书馆,于2002年至2005年先后在英国、美国和中国推出这本书。
孟席斯在书中,抛出郑和船队于1421-1423年实现环球航行到达美洲、澳洲及南极的惊人观点,其中第3篇(第6章)专列“洪保的远航”,认为洪保的船队曾经到达加勒比海后向西航行,经福兰克群岛、巴塔哥尼亚海岸,通过麦哲伦海峡向南航至南极,再沿威德海边缘向东航行,经印度洋的赫德岛、凯尔盖朗岛至澳洲西部,然后经印度洋、南中国海回中国。
王志高认为,下西洋对洪保一生非常重要,“如果他曾经到过美洲、澳洲及南极,那还得了!他不可能不记录在寿藏铭中。此前,学界已据有关洪保等人的史料记载斥为虚构的环球航行。今当事人洪保寿藏铭的出土可谓对孟席斯观点的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