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印巴舰船碰撞引外交争端 或给破冰和谈蒙阴影|拉登住所文件解密“基地”:靠绑架捞赎金|影星道具服装行情见涨 梦露白礼服拍出460万|
中国日报精选
烧钱的中国豪车
2011-06-21 06:40:08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17欧洲版报道:阿斯顿马丁one-77是今年中国最贵的车。这辆标价4700万人民币的双门豪华跑车采用了碳纤维底盘和手工打造的金属铝车身,12缸7.3升的发动机能爆发560千瓦的动力,推动跑车在3.5秒内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其终极速度是时速220公里。One -77一共只生产了77辆,名字来自它最有名的车主——詹姆斯·邦德,007。

在2011上海车展的前夕,这个英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了5款车,不过志在必得的詹姆斯邦德们可要快点行动——因为所有的车在车展前就已经卖光。销售团队很了不起,因为在2010年各大汽车杂志给这辆车的估价只有120万欧元,大约是中国卖价的四分之一。

阿斯顿马丁凭什么要价这么高?因为它知道,中国有成百上千的亿万富翁愿意一掷千金来买一辆让自己与众不同的车。

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房地产的繁荣,以及逐渐升值的人民币,让中国诞生了一批舍得大笔花钱的富人。他们一般是男性,30多岁,喜欢开贵得离谱的车来炫耀成功,来实现自己007的梦想。

“谦虚谨慎可不是这些中国人的性格,他们很自信”,汽车咨询机构JD Power 的Jenny Gu说,“他们并不掩饰自己靠大牌子来炫耀财富的意图。”

虽然相比前两年20%-30%的增长,2011年的车市显得有些疲软,但是豪华车的销售一再创新高。贝恩咨询公司估计中国在2011年豪车的增长会达到35%,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

豪车市场的升温主要得益于中国年轻新贵的诞生,这些人通常拥有千万元以上的身价。根据贝恩的调查,去年中国有110万个百万富翁,比前一年增长了31%;在这些人中,大约有6万人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亿人民币。

他们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9岁,比西方富豪的平均年龄约年轻了15岁。

所以当奔驰说S系轿车的车主平均年龄也是39岁的时候就不足为奇了。在今年一季度中,这款车的销量增长了116%。

世界第二大豪华车公司戴姆勒在第一季度的利润增长了71%,他们说这归功于中国S系车的迅速增长。

虽然阿斯顿马丁、劳斯莱斯、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以及玛莎拉蒂在中国的销量步步攀升,但是奔驰、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占了中国豪车市场大约90%的份额。

2010年,奔驰的销量增长最快,一共销售了147,670辆车,比上年同期增长115%。这个大好势头在2011年得到了保持,在前五个月,奔驰的销量增长了70%。

奔驰中国区总裁Klaus Maier预计在2015年奔驰在中国的销量有望突破 30万辆,成为奔驰最大的市场。

“‘年轻宝马’产品,如GLK系、B系以及smart, 风头十分强劲。截止5月底,我们已经在中国销售了4300辆smart,大概是2010年全年的总和,” Maier先生说。

宝马正在加大对年轻市场的发掘,在上海车展期间还特地请来了美国篮球巨星科比来助阵推销小巧玲珑的smart。

上海车展对于豪华车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正成为大多数品牌的第一大市场。相比在外国车展上更重视媒体的情形,中国车展基本上是豪华车的大卖场。

车展开始仅仅一周,很多豪车品牌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季度销售目标。

法拉利认为中国很快就会从目前第5的位置,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在2010年,法拉利在中国卖了300辆车,比上年增长了近50%,这也是法拉利在中国的最好成绩。而另一品牌玛莎拉蒂销量也一举攀升到400辆,是中国大陆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

另一豪车品牌兰博基尼虽然也在车展上赚足了眼球,但是却采取了不同的卖车策略。

从5月开始,兰博基尼在淘宝网上挂出了17个车型,报价在358万到649万之间。

虽然这个淘宝促销更多的只是吸引公众的注意,但是它的全球销售策略显然很成功。自从2005年在北京开第一个旗舰店以来,兰博基尼的增长迅猛。在2010年一共销售了206辆,同比增长150%,占去了全球销量1302辆的一大部分。而在2005年,在中国的销量只有10辆。

因为对年轻富豪的消费能力有充足的信心,兰博基尼亚太区总经理Christian Mastro估计今年在中国大陆至少能卖300台。

“中国的兰博基尼买主通常只有25-35岁,比欧美的年轻十几岁,他们特别富有,喜欢豪华跑车,有一些人已经事业有成。”

英国豪车宾利是上海车展的另一大赢家。在车展上宾利卖了60辆车,平均每辆400万。很快中国就要成为宾利的最大市场。宾利总裁Wolfgang Durheimer说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去年宾利的销量翻番,达到了1000台。

今年保时捷已经进入中国10年,拥有50000车主。去年销售了13,800辆车,同比增长了60%。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已经卖了7,200辆车,CEO Helmut Broeker 估计今年销量能达到20,000。

对Helmut Broeker来说,保时捷在中国真正的成功是从第二代Cayenne SUV开始的。去年Cayennes占整个品牌销量的60%,是保时捷最大的市场,目前美国是第二大市场。

“我估计最晚到2014年中国会成为市场的第一名,那一年我们新一代小型SUV将会上市。”

根据汽车研究机构Fourin 的数据,高端豪华SUV,如进口保时捷Cayenne,是SUV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Fourin还发现,34.6%的进口车要价都在50万人民币以上;超过一半的进口车买主都是年轻的富豪;88.3%的顾客用现金全款买车;30岁及30岁以下的买主占了55%,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豪车消费国。

最昂贵进口车的名单中少不了劳斯莱斯。从去年起,中国就已经是这个品牌的第二大市场了,将英国挤到了第三。今年前五个月,劳斯莱斯销售了678辆车,同比增长146%。

劳斯莱斯大中华区经理Jenny Zheng认为,中国成为第一大市场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我们不打算扩产,因为我们需要给顾客提供‘独一无二’的优越感。”

在中国,奥迪的进口车只占15%,其余的都是由合资伙伴中国一汽在中国生产,年产能200,000辆。在2013年前,奥迪计划把产能扩大到40万辆,并实现100万辆的总销量。

大众奥迪是中国最早的豪华车。自从1988年进入中国以来,黑色系列成为中国公车的首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奥迪的声望和权力感。

多年以来,奥迪一直是中国最畅销的豪华车。5月份,奥迪销量达到了23,800,同比增长22%。

去年奥迪在全球共销售了1,092,411 辆车,其中德国占21%,而中国紧随其后——20.9%。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部经理Dominique Boesch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正促使奥迪加快本土化进程。

奥迪在AudiQ5后座上加了温控杯托,因为发现公车的乘坐者——政府官员们喜欢拿着茶杯到处开会,同时,加长版的A6L也是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的。

最近,奥迪德国总部派了三名资深设计师到中国工作两年。他们的任务就是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家们交流,然后为奥迪车的设计增加中国元素。

同时,奥迪的宿敌宝马也在五月赚得盘满钵满。5月份,宝马共卖了21,150辆车,同比增长51%。中国现在是宝马的第三大市场,排在德国和美国之后。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宝马计划投入巨资在东北建第二工厂,以扩张产能,增加本土元素。2012年建成时,这个厂有望达到100,000辆的产能。

华晨宝马的CEO Olaf Kastner说“我们从没在18个月内就建成一个大工厂”。目前,宝马的沈阳工厂每年生产75,000辆 3系和5系车。不久的将来这个厂的产能会扩到10万辆,同时两个厂将拥有共30万辆的产能。

沃尔沃算是进军中国豪车市场的新人。吉利总裁李书福相信,沃尔沃应该在豪华车领域与奔驰、宝马和奥迪竞争。在上海车展,沃尔沃发布了设计时尚的Universe概念车,与以前保守、稳重、安全的瑞典家庭车形象大相径庭。

沃尔沃总裁Stefan Jacoby希望公司能延续沃尔沃的安全省油的理念,但是新的老板李书福却坚持对沃尔沃做一些改变,以便挖掘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概念车“Universe”似乎是二人一个妥协的产物。

“沃尔沃可以坚持传统,保持低调谦虚的风格,但是如果不迎合中国人对豪华车的偏好,那这个品牌在中国是没有前途的,”李书福在一次《华尔街时报》的采访中说道。

尽管公众对豪华车的关注度很高,实际上,豪车在中国的市场只占整个汽车市场的3.8%。但是汽车产业资讯机构Fourin 认为这个数字会持续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4.7。

奥迪的Boesch也认为中国的豪车市场远未饱和。

“中国市场还有很多潜力,但是豪车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我们会更多地挖掘细分市场,努力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usa/business/2011-06/17/content_1272379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Patrick Whiteley 王超 编辑 吕捷)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浪漫:雄蜥蜴献花求爱
以鲜花表达爱意不是人类的专利,在动物界比如蜥蜴之间的“爱情”,可能也很动人。 >> 详细

论坛
明星今昔对比惊人照(图)
翻开发黄的照片,发现就是那么一回头的瞬间,他们的青葱岁月已离我们远去。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