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一根毒黄瓜戳破了欧洲的食品安全神话。近三周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欧洲和北美大陆肆虐,已导致24人死亡,超过2300人被感染,欧洲蔬菜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从“毒黄瓜”到“毒豆芽”,此次疫情的致病源头迟迟未能查出。“毒黄瓜”不仅拉响了欧洲的食品安全警钟,还影响到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今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

    5月下旬,汉堡卫生研究所报告说,传染源来自汉堡批发市场的西班牙产黄瓜。一时间,所有舆论都以斩钉截铁的口气将西班牙黄瓜指为“杀人元凶”。西班牙立即为自己的黄瓜喊冤,要求德国和欧盟对其受损的农业做出赔偿。

    然而消费者已经对产自这两个国家的蔬菜产生怀疑,俄罗斯干脆宣布全面封杀欧盟蔬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该农场前日已被勒令关闭,并回收新鲜蔬菜、水果、花及西红柿,2名女工出现腹泻出血,其中1人证实感染大肠杆菌。该农场加工18种芽苗菜,包括绿豆、西兰花、豌豆、鹰嘴豆、苜蓿、大蒜扁豆及萝卜,种子来自德国及其它国家。

    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德国当地时间6月6日下午,下萨克森州农业部在对此前曾被怀疑引发大肠杆菌疫情的病原芽苗菜进行抽样检验中证实,芽苗菜并非引发危机的罪魁祸首。在40个芽苗菜样本中,研究人员已完成了对其中23个样本的检验工作,结果显示这23个样本属性均为阴性,并没有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存在。

    德国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国内沼气厂可能是病菌温床。医疗分析员朔特多夫指出,分解粪便、污水及绿色废物时会发酵出沼气,当中可能酝酿出各式各样从未存在的细菌。

 德国农业部长埃格纳称,尽管初步测试呈阴性反应,但当局仍维持对豆芽及西红柿、生菜和黄瓜的警告。

    对于该疫情传染源的确认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寻找传染源的最好时机是分析首例患者的进食情况,但由于距疫情爆发已过去数周的时间,目前无法找出首起病例,因此仍需要大量时间来寻找感染源。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事件主角之一的西班牙的蔬菜出口目前已陷入停滞。西班牙政府称,目前每周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2.9亿美元。此外,西班牙蔬菜种子的出口也不可避免地惨遭殃及,而且这一事件的影响可能会长期存在。

 最令西班牙农户担心的是,因“毒黄瓜”造成的信任危机,桃子、油桃、西瓜和蜜瓜的出口订单也受到影响。“西班牙的果蔬产业正面临毁灭性打击,”该国农业部门负责人说。

 不过,受冲击的不止是西班牙农户,德国作为“毒黄瓜”事件的另一重要角色,德国《图片报》5月31日报道说,德国下萨克森州等地菜农抱怨损失巨大。由于订单取消,地里成熟的蔬菜开始慢慢腐烂。很多超市菜价降幅达9成。据德国联邦农民协会估计,德国菜农每天损失在200万欧元以上。这与之前的“二恶英危机”类似。

 

   此外,荷兰蔬菜出口贸易也大受影响。调查显示,近60%的德国人不再吃新鲜蔬菜。由于德国需求缺乏,荷兰蔬菜出口大受影响。正常情况下,荷兰每周出口到德国的蔬菜达1000万欧元。英国《独立报》则说,意大利的农产品零售商们目前也因为已经进口的大量蔬菜不准出售而面临损失。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一度蔓延的“疯牛病”危机风波,迫使欧盟最终于2002年初正式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统一管理欧盟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事务。在EFSA的督导下,欧盟的一些成员国都调整了原有监管体制,将监管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

欧盟食品安全局是专门从事食品/饲料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其在科研工作上完全独立于欧盟委员会,与欧盟成员国进行紧密合作,与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成员国分享该领域的风险交流,提供食品安全意见和建议。

欧盟号称拥有“天下第一”的最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如果回溯二十年,“疯牛病”、“口蹄疫”、“二噁英”、“李斯特杆菌”、“沙门氏菌”等热词就会跳到眼前。现在,德国还未完全摆脱“二噁英”污染蛋肉产品丑闻,又遭遇第二波食品污染“毒黄瓜”的冲击。所有这一切,直接挑战了欧盟食品法律制度。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第一招:严把源头关监管触角伸向产地。奥巴马政府推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新法案扩大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职责,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新法案,FDA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外,还有权检查食品加工厂,以及对进口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

    第二招:重视流通环节为每份食品“建档案”。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

第三招: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罚。2004年6月,韩国曝出了“垃圾饺子”风波。事件曝光后,韩国《食品卫生法》随之修改,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另外,还附以高额罚款。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毒黄瓜”刺痛欧洲人 

第四招:食品召回构筑最后屏障。奥巴马食品监管改革要点之一就是授予美国药管局强制召回权,可以直接下令召回而无需要求生产厂家自愿。日前,美国FDA推出了食品召回官方信息发布的搜索引擎,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通过搜索,消费者可以获得自2009年以来所有官方召回食品的详细动态信息。

 

第五招:完善食品安全法 用法律来保障。巴西有关食品安全的法案很多,也很具体。从2005年开始,巴西又强制执行食品营养成分标签规定,要求食品标签必须包括热量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含量、钠含量等信息,以保障公众健康。

制作:中国日报网 张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