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
![]() |
![]() |
山东 > 故事山东
![]() |
七年磨一剑—电影《天赐》诞生记 2010-09-02 13:50
中国日报网消息:孙宪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导演的中国第一部以鸟为“演员”的电影将参加于9月9日开幕的德国科隆中国电影节。 正在办里出国手续的孙宪告诉我们这消息的时候喜形于色。 7年多的艰苦努力,电影“天赐”(《My Garden of Eden》)终于要向海内外观众见面了。 “生儿育女才一年,可我们这部片子却整整7年才诞生!”孙宪说着眼圈是湿润的。世界上以动物、鸟类为“演员”的电影屈指可数,日本《狐狸的故事》、法国《熊的故事》、《帝企鹅日记》等影片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而中国终于有了第一部鸟的故事片! 没有人会相信这部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影片来自山东威海市三位“草根”电影人:孙宪、王建涛、于辉。他们都是威海环翠区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普通的员工,平均年龄36岁。三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今,这部耗资700多万元人民币,从最初计划拍一部纪录片转变成一部鸟的电影终于完成了。 曾编过《咱们的牛百岁》的电影文学创作家袁学强说:“7年磨一剑,三个‘小人物’将创造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天赐》是关于黑尾鸥的生命、生存、生长、生活的电影。”孙宪说。《天赐》是中国首部鸟类故事片。表现一只孤独的小黑尾鸥与命运抗争的平凡故事。影片以鸟岛的自然场景为背景,叙说了一只普通的黑尾鸥天赐,从出生到成长的历经磨难的命运。出生不久就遭遇了坠崖的历险,母亲在危急关头抢救了她。不久父亲在海边咬中了鱼钩,再也没有回来。大哥被毒蛇咬中倒下了,二哥也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自己的“家”已被凶悍的邻居侵占,也不再属于她了。无家可归的她在母亲嘶哑的叫喊声中,开始了孤独的成长。她忘乎所以地练习飞翔,连续闯入别人家的领地,招来连番的欺辱,危急时妈妈再一次从天而降,愤怒的扑向对手。妈妈不幸受了重伤,在傍晚的夕阳下纵身跳下了悬崖。 她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活下去了… 影片采用写实的拍摄方式,以小岛鸟群生存环境的真实故事完成情节发展。她与命运无休止的抗争,在逆境中追求生命的尊严与权利。观后令人震撼,是一部难得的励志佳片。三位作者均出生于普通的工人或农民家庭。导演孙宪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学了几年油画;王建涛当过农民、司机、修理工,后来到济南广播电视学院学习两年摄影。于辉高中毕业后直接跟着孙宪学徒当美工。三人结伴创作电影7年,被圈内人士称之为“三角架”。三人都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但放电影多年的经历,看过的数千部电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营养来源。自幼喜欢鸟的孙宪,长大后鸟类摄影成为他的最爱。每当从电视里看了外国人拍摄的《动物世界》他总有一点疑惑:中国的“动物世界”在那里? 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个离威海市60多公里的海驴岛,小岛离陆地只有几海里,坐船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南北宽二三百米,东西长六七百米,海岛周围食物充足,是海鸟很好的繁殖地。每年春夏之际这里聚集着近万只海鸥和白鹭,每年的四月下旬至八月初都在这里相爱、筑巢、孵化繁衍后代,鸟巢大多数都建在陡峭的崖壁及松散的岩石上。这里就是“天赐”的鸟岛,中国的“动物世界”的“外景地”。 2002年,一家广告公司要孙宪拍些鸟的素材,用于专题片及广告片,拍摄中孙宪就有了拍摄一部纯野生鸟类纪录片的灵感,在这“无粮”“无水”“无电”的“三无”海岛上开始了7年的艰苦拍摄与创作。期间他们三人曾拍摄了以保护荣成天鹅湖大天鹅为题材的纪录片《老袁》,并在2007年10月第九届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得“金熊猫奖”,这次评奖全世界有38个国家的780部作品参赛,他们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中央电视台等专业作者一起分享了六个奖项。第二年春天这部纪录片被译为《天鹅先生》参加克罗地亚国际纪录片节作为首场上映的片子。这为他们的电影拍摄增添了信心。 海鸥的拍摄周期是每年的四月下旬到八月初,岛上温差很大,五月上旬还要穿羽绒服,到六月气温陡增,近40度的地表温度要持续两个半月。为了更近地接近海鸥他们必须攀爬64米高垂直的崖壁,由于海岛岩石风化的非常严重,每一步都隐藏着危险。背着几十斤的影视设备爬悬崖如同背着一座山。为了拍摄,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伤痛。于辉为搬设备扭伤了腰而住院,孙宪为爬悬崖被散落的石头打破的头。王建涛为登悬崖腿受了伤。于辉是个女孩,拍摄中第一次她见到毒蛇冲她高昂着头张大口,她惶恐至极。王建涛在潜伏等待拍摄小鸟破壳时,有剧毒的蛇向他扑来。 一次次历险没有吓倒三个人,他们继续自己以为神圣的电影拍摄。7年来未来这部电影,于辉失去了很多,甚至连恋爱的时间和机会都失去了。但是,她并不后悔。“电影终于拍成了,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所在。”她说。 一次孙宪为了到悬崖对岸的一个山头拍摄,需要通过一条很窄的山梁,他抱着摄像机坐在山梁上用屁股一点一点地向前挪。长期的拍摄,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几个月后,当于辉一溜小跑儿地跑过这道山梁时,一位老年游客瞪大眼睛喊:“你慢点儿,我心脏受不了!” 刚开始拍摄海鸥会对你进攻,甚至会在空中向他们身上拉屎,但是几年的拍摄海鸥逐渐把他们当成了朋友,在近距离拍鸟出壳时,母海鸥甚至去啄镜头,公海鸥则站到了三脚架上。 到六、七月份,岛上岩石散发的热浪使空气热得像蒸笼。与酷暑相比,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岛上的蚊子和一种叫“小咬”的飞虫,它们能穿透迷彩服吸血,被咬过的皮肤上马上出现又红又硬的大疙瘩,奇痒难耐,令人坐立不安。 2004年7月的一天,为了拍摄海鸥在暴雨中的镜头,他们爬上了悬崖,暴雨中一道道电闪在部远处的海面上划过,一声声巨大的雷声,使脚下的岩石都在颤抖。他们坚持在悬崖上直到拍摄理想的镜头为止。 2004年冬,已经耗费掉几个人所有积蓄的拍摄工作,由于经费困难而几乎陷入绝境。几年下来,三位“草根”电影制作人,拍摄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但是如何成为一部作品他们陷入了迷茫。脚下的路该向何处去? 不时有国内外影视制作单位想买他们手中拍摄的素材,但他们没有卖。电影剧作家袁学强在看了他们的素材后,建议拍一部关于鸟的电影,并开始为他们策划。孙宪开始申请电影许可,2008年1月24日,这部电影获得了国家电影局的摄制许可证。2008 年4月,山东盛泉集团和他们签约决定联合摄制出品该影片。 至此,被朋友认为是“疯了”的孙宪带着他的摄制组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拍摄鸟的电影,鸟并不听从导演的安排。鸟的故事必须细心去观察,并用镜头语言去表达。追赶、奔跑、展翅、蹬腿、离地、空中盘绕、降落、收起翅膀、仰天长鸣、争斗、喂食,这些近景加特写,每个镜头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到2008年6月, 他们整整拍摄了420多个小时的素材。 7年艰苦的拍摄,并不都是困难和苦涩。长期的拍摄,使他们渐渐走进了鸟的生活。当亲眼见过无数只破壳小鸟尽情的呼吸着并颤抖着在大鸟的怀中取暖,烈日下大鸟张着嘴打开翅膀为自己的孩子遮一片阴凉;暴风雨中,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中决不让一个雨点落在它们身上。幼小的海鸥掉入海中母亲全力拯救的过程;一只只初学飞翔的小鸟飞向了蓝天,消失在鸟群中。倾听着鸟儿母亲的一声声鸣叫和呼唤。那些感人的画面,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快乐!被鸟儿的顽强生命鼓舞着,一下子所有的烦躁都不复存在了。最后撤离海岛的时候于辉对孙宪说:“下辈子如果你还要拍鸟,那我就做只鸟,你想怎么拍我就怎么飞……”。要出一部电影仅仅是第一步,编剧本、做剪辑、配音、配音乐、制作、发行,每一个环节对孙宪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仅仅粗编一下素材就耗费了4个多月的时间。剧本十多次的改变,每次改变都要调整剪辑方案,寻找新的新的镜头素材。 2008年12月,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合作方盛泉集团因世界经济危急影响停止了资金投入。他们陷入了无奈和期盼之中,所幸有了唐劲松、单斌等朋友的帮助,影片制作得以继续。编辑海量的素材库,每天的休息时间仅有几小时。3月25日,孙宪连续两天粒米未进,晚上他从剪辑机前站了起来,随即一头栽在地上,脸色煞白。过来一会他却笑了。“没有事,现在不能倒 。” 为了电影的后期制作,他们到北京求助,所到之外,到处碰钉子。可是,只要说服这些大艺术家们看上一眼他们的作品,便会立马折服甚至被作品所震撼。接下来的,便是整个颠倒,艺术家们甚至不要报酬参与进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将是一部创造历史的影片。著名的交响乐作曲家甘霖,曾为澳门回归十年大型交响音乐会和上海世博会大型音乐会作曲,这次亲自为这部电影作曲。作曲家陈彤是中国申奥片的作曲,他看了影片片段后当即接受邀请为影片创作主题歌。歌曲小样出来后他们便急忙贴到片子上试听,歌曲过半制作团队都哭了,因为歌曲把他们心底压抑许久很深的情感释放出来了。 7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历尽艰难的得来的是一部中国前所未有的鸟的故事片电影,国家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称赞这部电影:“填补了中国100多年电影历史的空白,是一部探索性的好作品。” 中国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谷国庆说:“不知有多少专业电影工作者想拍这样一部作品,却让你们几个人给拍出来了,值得庆贺!”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将负责这部电影的海内外发行,并对这部电影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鞠川江 赵瑞雪 王倩 编辑:纪晓祎 |
|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