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从儿时的玩具,到如今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泥土伴随了他四十几年。一抔黄河泥,一把雕刻刀,在他的手里,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红楼梦》人物,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千姿百态的民俗故事。
68岁的薄自洋,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同时是住处)看着诞生于自己手中的一件泥塑作品,向我们诉说着50年的泥塑及雕刻艺术人生。
“雕塑是我生活的全部,更是我的生命!”他说。
薄自洋的家不到二十平米,桌子、工作台、地面甚至床上都摆满了他的“宝贝”,活动范围只能容得下几把椅子。他的床是在屋子上方搭建的一层隔板,要是休息只能爬着梯子钻进去,而这也是他的仓库之一。屋内的唯一光源就是一只裸露在外的节能灯管。
但正是在这间小屋中,薄自洋用黄河泥创作了孔子、三国、红楼及水浒等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名人。
他将在今年举行自己的50周年雕塑展,并将把凝注毕生心血的全部作品无偿捐献给日照博物馆和济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