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
![]() |
![]() |
山东 > 头条
![]() |
青岛系列报道之一:青岛低碳经济产业迅速崛起 2010-03-12 17:02
青岛市将发展大型风电装备产业,培育风电整机龙头企业,建设大型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并推广使用太阳能产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候车亭等光热光电产品,青岛市民三年内可用上太阳能候车亭。 鼓励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目前青岛已建成首座实用性生态建筑——天人生态大厦。该建筑综合应用了高效保温,太阳能、风能等13种生态技术,基本实现零能耗、零排放。此外还加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工作。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工作,占民用建筑竣工量比例达到99.8%。 投资建设了海尔100万套中高档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项目、供能面积达2.24万平方米的奥运场馆太阳能示范项目等,全市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达数十万平方米集热面积。 在青岛奥帆赛场馆新闻中心建设了可供8138平方米面积制冷供热的海水源空调系统,在奥帆赛期间运行良好,成为全国首套在已建成的公共建筑中应用的海水源热泵系统。 青岛高新区积极进行生态型园区建设,推动低碳产业链条集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形成低碳经济的高端聚集带。 包括重型装备、工业机器人、3G通信设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低碳项目落户这里。 青岛市对高排放项目予以拒绝,仅青岛高新区一年来,先后婉拒或否决了合成橡胶、汽油防爆剂等18个污染高排放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 积极发展沼气工程,目前全市建沼气工程,年产气超过800万立方米。 青岛钢厂每年产生的170万吨废渣等用作建材原料,回收利用率达到100%。青岛碱业将白泥用于电厂烟气脱硫,实现了以废治废,解决了每年18万吨工业废料白泥利用的难题。 不仅如此,青岛市还专门制定了海水淡化的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确保到2010年形成20万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能力。 青岛成为海水利用领域技术创新与工程试验的综合平台。相继建成了日产3000m3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大生活用海水等一批国家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站鞠川江,赵瑞雪 编辑:林静
|
|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