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
![]() |
![]() |
山东 > 法规在线
![]() |
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 2010-03-08 10:29
(五)新型数字化装备产业。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空港设备等新型数字化装备产业集群。 1.数控机床。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开发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型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数控焊割、金属构件加工设备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大型铸锻件加工技术和装备等,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2.工业机器人。立足我省现有基础,重点开发高空作业机器人、带电巡检机器人、恶劣工况作业机器人和特殊行业搬运机器人等,培育工业机器人新兴产业。 3.空港设备。重点开发大型飞机牵引车、地面电源车、飞机加油车、空港货物装载大型平台、机场跑道清扫车、飞机除冰车等系列空港装备,培育空港设备新兴产业。 (六)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国家实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和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战略机遇,加速提升我省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1.高速列车和城际交通专用列车。突破空气动力学分析、牵引传动与制动、运行控制、轨道结构、关键材料及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350公里/小时动车组和城际交通专用列车,带动我省相关产业发展。 2.新能源汽车。开发电动、混合动力、清洁燃料的客车、轿车和观光车,选择我省有条件的城市扩大运行试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研制燃料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关磁阻电机、清洁燃料发动机、8AT汽车自动变速器、高效变频控制器等产品,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七)新能源产业。在继续拓宽我省太阳能集热系统、地热应用领域的基础上,重点研发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及新型储能产品关键技术。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产业集群,拓展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水平,培育煤化工新兴产业。 1.太阳能热利用。开发中高温太阳能热管及集热系统,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和干燥、海水淡化技术,提升太阳能热利用效率,扩大应用领域。 2.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国家“金太阳工程”实施紧密衔接,在进一步提高硅片加工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铝镓铟硒硫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等产品,形成500-1000兆瓦电池组件的产业规模,建设一批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和景观照明工程。 3.风力发电系统。开发兆瓦级双馈式、直驱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及风力发电机叶片、电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形成2000兆瓦的生产能力。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达到1600兆瓦。 4.储能技术及产品。研制太阳能电池封装膜、燃料电池膜,开发太阳能、风能发电逆变系统和锂电池、钒电池、钠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产品,提高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5.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开发研制适合我省秸秆资源现况的工业化气化发电与供暖系统、独立分布式农村秸秆热解气化能源系统、适用于企业和农村集中处理的大中型沼气装置等;开发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联产生物化学品技术和一体化装置,提高生物质能源转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6.地热能与海洋能的利用。开发地源热泵、海水源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等,提高地热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水平。积极开展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发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7.煤化工。以水煤浆气化、粉煤气化、煤间接液化、高硫煤和劣质煤气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为突破口,开发甲醇、二甲醚、醋酸、乙烯、丙烯、醋酸乙酯、乙二醇及煤焦化工深加工产品,发展煤化工产业集群。 (八)船舶制造及海洋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我省船舶制造的产业基础和海洋生物化工的资源优势,开发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造船装备和船用配套产品,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矿产资源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及产品,做大做强我省海洋新兴产业。 1.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开发大型客滚船、豪华邮轮、远洋渔船、LNG运输船、高档游艇等,形成我省造船行业的特色。重点开发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上采油装备、港口门机、大型起吊装备、深海潜标、海洋地质(水质)综合数据监测检测设备、水下焊接机器人等,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和仪器仪表产业。 |
|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