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
![]() |
![]() |
山东 > 头条
![]() |
十一运加速山东发展 场馆设施可创1722亿GDP 2009-11-24 08:44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11月23日,十一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大学、山东社科院课题组在会上分别公布了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分析、十一运会社会效益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数据显示,十一运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器”,同时还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全运遗产。 全运经济成经济增长“引擎” 山东大学课题组承担了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分析的任务。课题组成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国亮教授说:“研究表明,承办十一运会,为跨入新世纪的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全运经济是推动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加速器,是带动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国亮表示,全运经济的影响包括直接、间接两方面内容。“直接影响包括实现GDP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机会增加,以及对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间接影响则主要包括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强化区域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方面。” 这些观点都有坚实的数据支撑。十一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2007至2009年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总共大约为1000亿元,大致可以创造1722亿元GDP,创造62.7万个就业岗位。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拉动作用也显而易见。刘国亮说:“据测算,十一运会将拉动山东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使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左右。” 十一运会对山东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作用,以及提升山东经济的品牌效应、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实现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增长任务等,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山东社科院十一运社会效益研究课题组,也同样使用了“加速器”一词。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十一运成为“山东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山东社科院课题组成员、山东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研究员说:“十一运会在提升山东和举办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能力、提高社会公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多元社会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并将持续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李善峰认为,这是因为山东从筹办十一运之初,就把社会效益至上、大众体育为本、和谐圆满为重、运动竞技为辅和追求综合效益当作价值追求和承办特色。这也可以诠释,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全省公众为什么对十一运的满意度高达九成七。 李善峰说,十一运在整合社会关系、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提升山东整体形象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山东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另外,在‘大金牌’目标的指导下,好客、文明、创新、和谐的山东新形象,也赢得了各方赞誉。” 山东社会文明程度获得了新的提升,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也都是十一运带来的显著社会影响。 避免“后全运效应” 两个课题组的研究都认为,十一运会的举办,留下可观的“全运遗产”。不仅包括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场馆设施、现代化的城区规划、经济和旅游开发等,还包括十一运理念、文化价值、志愿服务精神、相关经验和知识。 他们都认为,实现十一运遗产的可持续利用非常重要,但同时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即“后全运效应”,并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应对。 “出现‘后全运效应’很难避免。这种现象就好比家里来客人,准备丰盛的酒菜来招待,客人走了,主人往往要吃几餐剩饭菜。”刘国亮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外概莫能外,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后,由于投资活动明显减少,总需求急剧下降,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可能暂时闲置或利用不足,与赛会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这就是令人棘手的“后效应”,包括虹吸效应、低谷效应、挤出效应等。 李善峰说:“我们的研究认为,要避免‘后全运效应’,加大力度培育体育消费群体是一个有效措施。只有拥有大量的体育消费群体,才能有更多的人在赛后到比赛使用的场馆进行持续的体育消费,从而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 刘国亮教授则认为:“十一运场馆作为公共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高校等开放,既可解决利用率低的问题,也可以取得多方面社会效益。同时,可以考虑利用场馆现有功能和设备,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适当改造,以实现多功能化。” 编辑:李晶 来源:大众日报 |
|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