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结婚潮礼金现通胀
“五一”假期期间,石家庄市民孔先生的钱包迅速瘪了下去。原来,两天之内,孔先生参加了4场婚礼,仅随礼就花去了1420元。“五一”这个婚庆旺季让孔先生多少有些肉疼,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婚礼礼金的“随风涨”。
只出100元会“不好意思”
“其实,都是不错的朋友,这钱也算是该出。”孔先生笑着说,只是“五一”这个节日好像特别适合结婚,一过“五一”就婚礼扎堆,让人感觉一下子要花不少钱。
他说,这4场婚礼分别是5月2日两场,5月3日两场。其中,有两个朋友关系特铁,他分别随礼500元。另外两位则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友,他分别随礼200元和220元。
为什么还会有20元的零头?这让人不解。孔先生笑着说,原来他也不知道这个讲究,只想随200元。但在签字本上签字时看到前面几个人都给了220元,打听了一下,好像是取“成双成对”的意思,他也就给了220元。反正是喜事,图个好彩头。
虽然孔先生对出这笔数额不小的礼金并不怎么介意,但他同时也觉得,现在随礼的金额水涨船高,会给人带来不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随礼100元的情况越来越少,甚至“都不好意思只给这点儿钱”了。
婚礼样本:平均每人随礼近250元
李女士对礼金的“涨价”有更直观的体会。5月2日,她负责为一个朋友的婚礼收钱,共收礼金近4.5万元。
由于以前有过帮忙收钱的经验,所以,李女士工作起来很轻松。收着收着,她突然注意到,很少有人只给100元礼金了,200元成了常态,甚至500、1000元也多了起来。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到底给100元的占多少?
收完钱后,她迅速算了一下:签到本上共有宾客181人,其中仅有46人随礼100元,仅占总人数的1/4。“这让我吃惊。”李女士说,“以前会觉得100元的份子钱已经很多了,还有不少人给50元呢。这才几年啊,怎么涨了这么多?”而且,平均算来,每位客人的礼金达到了248元,接近250元。
据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石家庄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捐赠、赡养支出383.4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情消费的增长。而且,这部分支出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也在增长,由去年同期的9.0%上升到12.9%,这意味着人情支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担在增大。
“无形的手”推高礼金水平
虽然很多人都感觉到礼金在涨,但并非所有礼金都“涨”到了上述婚礼的程度。李女士说,那次婚礼的宾客主要是新人父母的朋友,新人的同事同学都在外地,这也许是礼金的平均水平较高的一个原因。
石家庄的退休职工高大姐前几天刚给邻居家随了礼。邻居家生了个外孙女,她给了100元。“其实放在以前也是给这个数儿。如果是结婚随礼,关系普通的也还是给100。”她说,虽然现在钱不如以前值钱了,但如果只是普通交情,礼金的数额并没有变。她感觉,“涨价”的只有两种情况:关系亲密的,或者工作好、收入高的。
几天前刚刚结婚的新娘张颖(化名)则说,她同样感觉到礼金高了。她的婚礼一共请了52桌客人,收到的礼金在10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礼金的提升除了货币贬值的因素之外,婚庆成本的提高也是重要原因。几年前,一桌酒席的价格仅四五百元,现在动辄千元以上。婚庆公司方面,金牌司仪、追光灯、大摇臂等等因素也大幅推高了价格,花费动辄上万。所以,目前,一个中档婚礼筹办下来也需花费五六万元,这在无形中也推高了礼金水平。
天津周先生:3天喝喜酒,随礼4000元
市民周先生在3天的“五一”假期里,喝了五场喜酒,礼金共达四千元,这让月工资两千余元的周先生有些吃不消。“今年假期本来就没打算出去旅游,收到请柬,看到这几场喜酒的安排,更是没有时间、也没钱出去玩了。”周先生说,从4月上旬他就开始陆续收到亲朋好友的结婚请柬,且大多数喜宴都安排在“五一”假期。自从收到请柬后,周先生就开始考虑着每家喜宴应随多少礼金。本来去喝喜酒是件高兴的事,但多场婚礼最终加起来共达四千元的礼金却让他直呼“喝不起”。(齐鲁晚报)
鞍山趣闻:“100元不吃饭”成随礼新规
随礼的红包也难抑“通胀”势头。据了解,最近不少鞍山市民都产生了这样的“共鸣”随 100元的,根本不好意思去吃饭。
昨日,市民张女士的同学给儿子办婚宴,受到邀请的张女士赶到酒店写了账之后就借故离开了。张女士解释说,自己平时与这位同学关系一般,随100元走个过场就可以了,但眼下鞍山的酒席价格那么高,自己只随100元钱,根本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于是才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
据了解,目前跟张女士有类似想法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而“随100元不吃饭”的做法也渐渐成了随份子的一个“潜规则”。对于那些关系一般的亲友递来的红白事邀请函,不去显得没礼貌,以后见面也尴尬,于是就象征性地随个100元或200元。然而,眼下饭店里的酒席是越来越贵,随礼的人也禁不住会在自己的礼金与饭店酒席之间进行衡量,最后做出“礼到人不到”的决定。(千山晚报)
- 环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