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社保体制树立正确的保障理念。拉美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欧洲模式的影响,但拉美福利国家体制的一个缺陷在于:缺乏强有力、稳定的制度核心目标,政府与社会之间无法建 立 相 应 的 契 约 安 排 , 无 法 形 成 对 公 民 “ 社 会 权利”的保护。总的来说,拉美各国除社会保障的完全积累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外,主要拉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支离破碎,没有明确适合本国国情制度的模式,这使得其在改革过程中政策出台随意性较强,导致改革成本过高。
二、完善社保体制首先满足反贫困目标需要。拉美国家历史上的社会福利体制走“普享型”模式,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则经历了向“补救型”模式的转型。从总体上看,“补救型”模式对贫困率较高的国家来说较适合,一方面国家承担的财政成本较低,同时它还可把有限的福利资源集中于社会底层,加大社会救助的力度,从而产生更加有效的反贫困效果。但坚持“补救型”模式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保障责任,社会福利支出首先要满足社会反贫困目标的需要,国家要承担起国民最低福利保障的责任,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通过再分配手段来维护公正。
三、降低社保体系的准入门槛。拉美国家的教训表明:社会福利政策的最初设计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始建立的福利体制就是割裂和不平等的,那么其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分化,加大未来改革的难度。尽管拉美国家上世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降低了缴费率,但由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社保覆盖面仍难得到扩大。因此,在社保制度的设计上,需要不同的社会群体便于进入社保体系,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在融资和给付上实行统一标准,降低社会保障的缴费率,最大限度地扩展社保覆盖人群。
城市化超速成拉美现代化持续推进障碍
拉美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但同时也是贫富差异最大的地区。由于拉美地区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脱节,隐藏的多重危机已构成拉美现代化持续推进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