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2011-06-23 16:46:4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有效保护 精心传承--西藏和平解放60年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近日,西藏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频传喜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新增16项,贝叶经的调查、整理、登录、编目及印影工作全部完成,"十一五"22项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9处正式竣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投入巨资维修文物古建,多种手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历时两年、投资1817万元的拉萨大昭寺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程近日正式竣工。此项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西藏实施的22处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中的一项。

这22处维修工程总投资达5.7亿元,投资超过了之前的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创造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文物维修一次性投入最多、维修点最多的纪录。截至目前,22项工程已竣工9项。

为了保护西藏的文化遗产,上个世纪80年代起国家先后对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一大批寺庙古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对西藏文物维修的总投入已达近14亿元,确保了这些文物"延年益寿"。

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出5500万元资金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对布达拉宫进行的首次重点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2002年实施的布达拉宫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历时7年,总投资达3.8亿元。2008年起,国家又投入5.7亿元实施"十一五"文物维修保护工程。

"这些维修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及时排除了文物古建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存在的各种隐患。"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旦增朗杰说。哲蚌寺僧人阿旺东觉说,僧众对维修工程很满意,维修也没有影响寺庙的正常宗教活动。

不仅有形的文物建筑得到保护,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有效保护、传承。近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中,西藏有16项榜上有名。至此,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增加至76项。

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专项保护西藏非遗代表作。截至目前,西藏非遗各类传承队伍已发展到2万多人。

《格萨尔王传》的抢救与整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国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学术机构已先后寻访到57位民间说唱艺人,并对其中15位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超过5000小时。

76岁的次旦多吉出生在戏班里,8岁就开始上台演出。在旧西藏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他,如今已成为藏戏觉木隆派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享受5000元的政府津贴。

从佛教音乐、传统音乐、舞蹈、藏戏等文艺项目,到藏族邦典、藏刀技艺、卡垫织造、藏族造纸、传统医药等技艺项目,西藏目前已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76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2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3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34名。各传统行业文化名家在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传承发展着藏族传统文化。

此外,在2010年,西藏首次大规模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门设立藏文古籍保护工作小组,并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费中设立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专项经费,这样的保护支持力度在西藏古籍保护史上尚属首次。目前,西藏已有34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西藏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 详细
点击排行
  民政部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住建委通报6月23日大雨险情 彻查防汛隐患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