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3月27日电(记者丁静、郭宇靖、杨毅沉)北京18米长纯电动公交车25日首次投入57路载客试运营,这一“巨型公交”有零排放、噪音小、载客多、效率高等优点。但记者采访发现,新能源公交要大规模使用,还需要突破充电设备不足、电池成本较高、产业化有待向高精尖发展三大难题。
记者体验发现,18米纯电动公交车在运行中乘客几乎感觉不到噪声,因为并不燃油,空气也感觉非常清爽。车内坐席有38个,最大载客量能够达到143人……
18米纯电公交的研发单位——北汽福田北京欧辉客车分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继红说,因为单车载客率较高,这种车非常适合特大型城市核心主干线的道路运营。
据介绍,“巨型公交”在动力系统方面采用高效水冷永磁同步大扭矩驱动电机;整车电池从电量耗尽到充满电仅需两个小时。一次充电在城市路况下运营里程可达到100公里以上。以57路为例,充满电后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可行驶两圈多,能够满足日常运营的需求。
虽然这辆“巨型公交”目前还是孤军作战,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韦瑾介绍,按照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规划,到2017年公交车的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5%。未来,还将投放6米微循环公交100辆。
科技部电动汽车863课题研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公交对城市客运的分担大概是60%,对尾气排放污染的贡献巨大。因此,公交车电动化对改善环境意义重大。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公交从示范走向产业化还需要解决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