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深圳“24小时书吧”:中国内地坚持最久的24小时书店

2015-01-04 15:58:54 来源: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这里的灯也会亮着。”这是倡导建立24小时书店的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的期许。

2011年8月,24小时书店“升级”为24小时书吧,从一家单纯的书店转换成一个阅读生活场所——读者可以买书读书,还可以找个角落安静地进行写作等创作,也可以约朋友清谈,还可以参加讲座等文化交流。以撰写诚品书店文案成名的李欣频是书吧首场阅读主题聚会的嘉宾,“从诚品书店走出过林怀民、赖声川等知名的台湾文化人,希望也有深圳名家诞生于这个文化空间。”一位在深工作的香港设计师在书吧创下了连续呆7天的纪录,一周之后,店员们只知道他姓李,但彼此已有了更多的默契和微笑。

“书吧在白天是一个优品书店,在夜晚,则是由一本本书围合而成的私密领地。在合适时,这里也可以开展主题阅读聚会或创意展览,它可以是一个人的,也可以是一群知己的。”中心书城总经理舒展对记者说。在实现文化使命的同时,24小时书吧经营也取得不俗业绩,去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2%。

在深圳,三大书城营业至晚上十点半,许多独立书店营业至凌晨两三点,24小时书吧更是通宵营业。从2012年起,每到深圳读书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中心书城通宵上演的“温馨阅读夜”所带来的阅读狂欢节,让所有深圳市民为之着迷。当然,这也是李川南最为忙碌的时候。“痛并快乐着。”

说起李川南和24小时书吧的缘分,也是巧合,是来自于深圳的另一项文化盛事——文博会。2012年5月,李川南与当时的文博会分会场——深圳书城中心城相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24小时书吧转型升级才半年,刚刚走上正轨。放到现在来看,李川南妥妥的是一名“元老”。他见证了24小时书吧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深圳市民最喜爱的文化场所之一。

在书吧工作两年有余,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的“4·23”在书吧举行文化沙龙,“不枉我早早爬起牺牲睡眠和阅读的时间来听。”李川南如是说。

李川南说,自己在24小时书吧工作的两年里,印象最深的是每年4·23“世界读书日”时在书吧举行的文化沙龙。“有很多著名专家学者过来谈话,还有平常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领导们。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总是王京生部长的讲话,不枉我早早爬起牺牲睡眠和阅读的时间来听。”李川南笑着说。

2013年4月23日,在第18个世界读书日的上午,一群鹏城的爱书人围坐在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以“深圳人的阅读梦”为主题,参加“4·23世界读书日”文化沙龙活动。在书香中,讲述各自一个个关于阅读的梦,也探讨着城市与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李川南作为工作人员,也站在一旁旁听。他不知道的是,这两年,深圳的“4·23”愈加丰富,从前几年仅以座谈会的形式纪念世界读书日,到2013年,全市开展了100多项相关活动,“世界读书日已成为深圳的一个文化节日。”

也是在这场文化沙龙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谈了自己对“阅读与梦想”的关系的理解。“阅读与梦想,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就是当我们识字后,当我们有了相当的学历、能够宁静读书时,突然会有一个梦想油然而生,由此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轨迹。这种油然而生的梦想,正是从读书开始的。换言之,读书是梦想诞生的地方。我们的梦想诞生之后,怎么去圆梦?同样可以依靠阅读的力量来实现梦想。深圳读书成才的青工们的经历,深圳许多人的成长经历,都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读书,或者让我们产生梦想,或者让我们行进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

王京生的讲话给予李川南很多的启发。阅读筑梦、阅读圆梦。而这不正是李川南所走过的路?从懵懵懂懂只因爱书而进入书吧工作,再在工作之余读书以充实自己。“书吧人要爱读书”是他们的共识。

2014年的“4·23”,深圳的文化沙龙更为盛大。因为在五个月前,深圳获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殊荣,载入史册。从此,深圳不仅是经济建设排头兵,也是全民阅读的排头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延安一商场送礼品 百余市民争抢被挤哭

郑州一火锅店墙挂百万元作举报奖

广西小伙用狗拉车携患病女友游中国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36位遇难者名单全部核实并公布

精彩热图

哈尔滨仓库大火已造成5名消防员遇难 14人受伤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开设悼念通道

哈尔滨一仓库发生火灾 持续燃烧4个多小时

北京:攀冰带火冬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