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薪酬问题历来是国企改革中最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民进上海市委提交“规范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建议”的提案,要求建立高管薪酬披露机制,让国企初次收入分配增加“透明度”。近日,市国资委在答复时表示,本市正研究如何“增强薪酬分配的透明度”,结合上海市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创造条件将市国资委考核、薪酬总体情况纳入信息公开范围。
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总体可控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与京津渝深四城市以及部分沿海发达省份国有企业相比较,处于中等水平。”市国资委在答复中表示,市管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虽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薪酬增长低于企业效益增长、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
市国资委表示,正研究如何“增强薪酬分配的透明度”,将从三方面研究完善。一是建立从企业、国资监管或委托监管机构、市薪酬分配联席会议到市委市政府的逐级报告制度,向上透明公开。二是强调企业应按照规定将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补充保险等纳入厂务或司务公开范围,接受职工监督。三是结合上海市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研究进一步创造条件将市国资委考核、薪酬总体情况纳入信息公开范围。
国企高管实行分类管理
民进市委建议,国企高管的身份确定和选择机制应该实行“二元管理”。对于经营性国企,实现国企高管选择机制“市场化”;对于少数非竞争性国企,政府主管部门不仅要保留对高管的选择权,更应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市国资委表示,本市不断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选拔方式,加大市场配置力度,先后进行了数家企业集团总裁、一批企业副总裁以上高管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一批企业对高管进行了竞聘上岗。
“本市国资监管机构正在研究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市国资委表示,在建立健全全覆盖的薪酬管理责任体系的同时,强调根据企业产权结构、领导人员岗位职责和选聘方式,进一步实行分类管理。并明确对市场猎取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标准可由董事会参考人才市场价位,以双方协商的方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