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一环路高升桥跨线桥通车
3月28日上午,成都市一环路高升桥跨线桥正式建成通车。此前的3月10日,一环路西门车站路口、羊西线路口两座跨线桥已经竣工通车。至此,去年12月开始同时修建的三座跨线立交桥,均全部实现通车,为缓解西门交通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不少市民并不知道的是,在成都最堵的西边同时开工修建三座跨线桥,成都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抉择。
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到主管部门的几名决策者,为您独家揭秘一环路西半环三座跨线桥修建背后的决策。
修桥动议
2009年提出,西半环立交偏少
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政府不得不考虑。
“其实最早提出要在西一环修建立交桥,是在2009年。”成都市建委城建处副处长索奇峰昨天说,当时,全长约19公里的一环路上,与城市主干路,比如蜀都大道、羊西线等交叉形成了共计19个重要节点,但建有分离式立交的节点当时只有8个。如果以人民路为中分隔线,一环路西半环占10公里,共有10个重要交通节点,但已建成的分离式立交仅有3座。而东半环的情况稍好一些,约9公里的环线上共有重要节点9个,已建分离式立交5座。
2009年,在一环路西半环上新建立交桥第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中,尤以位于主要进出城通道上的高升桥、羊西线和西门车站三个平交路口的交通状况最受老百姓诟病。
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政府不得不考虑。但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在本来就十分拥堵的中心城区进行大规模市政施工,交通将会“堵上加堵”,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影响?
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建委牵头,组织建设、规划、交通、交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先行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着重考虑工程建设对区域交通的承受力问题。
模拟实验
建好三桥,一环路可高速通行
三座跨线桥建设被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并被赋予“缓堵”重任。
成都市交管局科技规划处优化科副科长周伟潮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每天进出城西片区的机动车
总量达446410辆,占全市进出城总量的58%。也就是说,城西片区要承担整个成都市近6成的机动车流量。
2009年末,一份由交管部门所作的交通模拟实验报告摆在了各主要分管领导的案头,并在又一次的协调会上向相关部门作情况分析。
模拟实验表明,如果在一环路上建设跨线桥,将使各路口、路段的通行能力分别下降33%和50%左右,一些路段的车流量将会翻倍。如再遇车辆擦挂等交通事故,极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的大堵车!
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在西门车站、羊西线、高升桥建立交桥后,一环路上的车辆从高升桥上跨通行,到省医院则可取道既有的下穿隧道,行至
羊西线、西门车站又再上这两座高架桥,然后继续沿一环路走又可以上既有的沙湾路跨线桥。可以说,今后整个一环路西半环大的十字路口都不再受红灯的阻碍,可以连续高速地通行!
2010年初,三座跨线桥建设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民生工程,并被赋予“缓堵”的重任。
同时开建
一年工期,只用4个月就完成
长痛不如短痛,同步建设更能节约建设时间。
但问题又接踵而至。施工期间,该如何组织西门片区脆弱的交通?能否将工期缩短?更重要的是,到底是一座一座修好,还是三座同时施工?
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又一次次地开。成都市交管局拿出了交通分流的可行性方案;成都市建委提出采用旋挖打桩、预制梁结合钢箱梁吊装等先进的施工方案,让工期缩短至4个月。
“在分开修还是同时修这个问题上,一开始大家的意见就比较一致。”索奇峰说,交管部门的模拟实验已经表明,3座跨线桥任何一座的施工,都会极大增加一环路及西门片区的交通压力。最重要的是,分开施工并不会比同时施工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好多少。
“长痛不如短痛,同步建设更能节约建设时间。”负责工程建设的成都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张成书说,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交通压力,施工使用了大量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将原本需要6个月以上的施工时间缩减为4个月。如果按照正常的建设速度,3座跨线桥分时间各自建设,那么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意味着西门片区将至少堵车一年,而同时施工,则至少能多出8个月的通畅时间。
两次延时
西博会要开,羊西立交改造
原计划去年7月份开工,但为了保证第11届西博会的通行能力而推迟了。
2010年上半年,成都市规划、建设、交管等部门通力合作,先后完成了对三座跨线桥的地勘、设计、施工场地改造、交通分流方案等前期工作。
然而究竟什么时候开工,决策者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抉择。索奇峰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开工时间的两次变动。”本来原计划去年7月份开工,但为了保证第11届西博会的通行能力而推迟了。西博会在沙湾老会展中心有部分活动,但当时二环路羊西立交正在改造,所以一环路就成了从新会展到沙湾的主要道路之一,必须全力保障通行。
还有一次就是为了等待羊西立交的改造完成。当地交通能不能承受、车辆如何分流,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在羊西立交改造没有完成时同步开始一环路三座跨线桥建设,再加上地铁施工,二环路根本就不具备分流能力,西门的交通势必瘫痪。不过,这次只推迟了几天而已。
去年12月3日晚,三座跨线桥同时开始打围施工。
对话决策者索奇峰:
用最先进技术“花钱买畅通”
对话决策者索奇峰:
用最先进技术“花钱买畅通”
华西都市报:一环路三座立交桥修建,涉及多部门联动,当时协调起来顺畅吗?
索奇峰:作为项目直接牵头部门的一名负责人,我从规划、组织、实施,全程参与,已经记不得自己到底开了多少次协调会、现场会,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开了N次。
华西都市报:以前修一座桥,感觉时间很漫长,但这三座跨线桥的修建却让人感觉修得很快?
索奇峰:以前感觉很慢,我们主要是出于工程成本的考虑,采用了混凝土现浇的施工方式。但对于这三座跨线桥而言,由于位于繁华的中心城区和交通敏感区域,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它的社会成本。比如,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旋挖打桩,一个桩基就比传统的人工或冲击打桩要节约好几天的时间;还有预制梁和钢箱梁相结合的吊装方式,也比以前的混凝土现浇节约施工时间。当然,这样做的工程成本相对较高,三座跨线桥的总投资超过了2.9亿元。但我们已经不能太过于计较工程上的成本了,因为多一天的施工时间,就将付出比工程成本更高昂的社会成本。
华西都市报:那么现在达到当初的预期目标了吗?
索奇峰:可以说,从这三座桥一开始的策划、组织,到最后的实施,都是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重大办的统筹安排和协调下进行,交通、规划、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同时,媒体的大量前期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目前通车后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当初设想的目标。
华西都市报:今后西半环还有修立交桥的打算吗?
索奇峰:目前,三座跨线桥通车后,在西半环的高升桥和羊西线路口之间,还有大石路和青羊宫两个车流量比较大的平交路口。至于这两个路口是否还要修建立交桥,我们也正在研究。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