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顶起一片天
——吉林市丰满区沿丰街道607社区居民栾凤英
栾凤英,吉林市丰满区沿丰街道607社区居民。不惑之年的她,由于过度操劳,岁月的痕迹早早地刻在了她的脸上。20多年的婚姻彻底地改变了她的容貌,但言行中她依然时刻透露着刚毅、坚强、善良、乐观。是她用无私的爱维系着一个繁杂的大家庭,让这个家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欢乐。
新婚——初尝生活酸甜苦辣
1989年,20岁的栾凤英与韩云海喜结连理,虽然事先知道丈夫家条件不好,但走进家门的瞬间,她还是惊呆了!矮小的土坯房内住着3代5口人:年逾古稀的奶奶婆、体弱多病的公婆、常年瘫痪在床、严重失语的小叔子。这个家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新婚的小两口身上。
自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栾凤英,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妈妈开导她说:“既然决定嫁了,就要风雨同舟,一起度过难关。”在妈妈和社区主任的耐心劝导下,栾凤英决定和丈夫一同挑起生活的重担。
婚后第二天,脱下美丽嫁衣的她直接就投入到“生活的苦海”中。为赚钱养家,她和丈夫白天去上班,晚上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伺候老人和瘫痪小叔子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她还要喂瘫痪在床的小叔子吃饭,等忙完这一切有时都来不及吃饭就匆匆忙忙地去上班。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小两口经常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老人和小叔子也经常挑三拣四,使这个原本就一团糟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付出——经营家庭必需品
婚后第二年,女儿出生了。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可怜的家庭带来多少欢乐,却加重了栾凤英的负担和家人间的矛盾。这个家里经常是孩子的哭闹声、老人的牢骚声,没有应季的衣服、缺米少盐的日子……短短几年,一米七的栾凤英瘦到只有90斤。这样的日子让栾凤英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三天两头跑过来给她打气,鼓励她既然选择了就要面对,要用心撑起这个家。每次父母的话音未落,栾凤英却早已泪流满面。孝顺懂事的栾凤英把父母的话牢记在心,并落实在行动上。
这个7口之家,全靠夫妻俩在国企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着,但是栾凤英咬紧牙关,一家三口几年未添置一件新衣服,把省下的钱及时地为老人和小叔子买这买那,把他们照顾的井井有条。
栾凤英的真心付出,终于换来了韩家久违的笑声。她百般呵护的三位老人面色红润了,病情稳定了,小叔子也比划着愿意与人沟通了。
坚强——努力改变居住环境
虽然日子很苦,但一路走来,栾凤英发现这个家需要她,为了让家人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她计划着翻修常年漏雨的土坯房。白天,她张罗着筹钱、备料、办手续……每天早晚,还要挤在低矮的仓房里照顾一大家子。
在毫无积蓄的状况下翻盖新房,谈何容易!更何况是这样家庭!几个月过去了,翻盖房子的事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栾凤英急得满嘴起泡,家里人也跟着唉声叹气。
在得知栾凤英家要翻修房子后,村委会和邻里乡亲都伸出了友谊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0年的金秋十月,栾凤英家终于盖起了一幢砖瓦房。虽然房子很简陋,但每个人都很高兴!
社区——关键时刻施以援手
不幸的事还是没忘光顾这个残破的家,2004年国企改制,栾凤英和丈夫双双下岗。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现实的丈夫患了精神分裂症,发病时六亲不认、损毁东西、离家出走。强忍着双重打击的栾凤英坚持悉心照料,不让丈夫再受到丝毫刺激,同时还想方设法为他治病。
要强的她不愿意给社区添麻烦。但当六〇七社区的干部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主动为这个家办理了低保,并给予了各方面的照顾:节日送来米面油;新学期给孩子送来学费;婆婆病重手术费欠缺,市总工会帮扶中心及时送来救济金;丈夫发病离家出走,社区干部派人帮助寻找……这些都让栾凤英增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村里的老人心疼地说:“孩子,你这是一人顶个天呐!不容易!”
无悔——二十余载风雨路
由于多年的过度操劳,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稍微累一点就心跳加速,浑身无力。但她一声不吭,依旧默默地为这个家奉献着。
结婚二十多年,她先后送走了两位老人,现在婆婆正处在癌症晚期,栾凤英让她在家中幸福快乐地度过最后的时光;小叔子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丈夫韩云海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女儿也已考上大学,节假日自觉地帮妈妈做家务,照顾有病的父亲。孝老敬老已是这个家庭的美德,栾凤英更是一位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模范,在永庆村,在六0七社区早已传为佳话。
常言道:情浓于血,血浓于水。二十多个春秋,栾凤英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一大家人连在了一起。她说:“再难我也要顽强地走下去,这个家离不开我,因为他们需要我!”
现在,栾凤英一家已回迁到永庆村裕丰馨苑。看到一家人苦尽甘来,真是应了那句:好人终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