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12-06-11 16:46:3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2003年10月,中国启动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张军扩说,受益于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扭转了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方向,各地人均GDP的差异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护环境,从2006年开始,中国正式启动了“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加大淘汰小火电组、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数千万吨至两亿多吨,相当于形成了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1%,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6%和14%。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和2020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8%和15%的总体目标。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10年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和提高发展质量,在不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例如,在区域结构上,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不错;需求结构上,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节能减排作出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庄健同时指出,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中国在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国更加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十大政策大部分和转方式有关。

“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既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说。

为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国家多策并举,包括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建设等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作出安排,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

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近日陆续出台了“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黑龙江鹤岗旭祥煤矿6名矿工被困150个小时获救

天津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开幕

贵州首届文博会开幕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7月18日—24日

精彩热图

广州宠物博览会开幕

专访74岁的马桶节水器发明者金九皋

泥浆足球中国赛在京开赛

鹤岗旭祥煤矿“7·20”事故:全力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