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日渐被破坏
不少黎药成为珍稀药材
10月17日上午,刚走进方世川家,他立即兴奋地拿出两小节植物来。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我跑了整整两天才找到,真不容易。”脸上,是如获至宝的表情。
原来,那是血叶兰,又名金线莲,生于海拔900-1300米的山坡或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的热带兰科植物。
“血叶兰以前非常多,进山就能找到,现在要采集到很不容易。”方世川说,血叶兰可以凉血,全株入药,常用来治疗肝癌及肿瘤疾病、肺病、肾虚等,有很好的疗效。
在民间,血叶兰的疗效被传得神乎其神,引来很多人盗挖,以致资源被严重破坏,越来越少,从一常见的野生热带兰变成了珍稀植物,现在民间私下售价高达500元一斤。
对方世川来,“最不开心的事”就是开荒或者有资本进山开发。“一开发,黎药原来的生长环境被破坏了,有些常见的药材越来越难采了。”
由于世代相传,方世川对黎医黎药有很深的感情。“那些难找的草药,我找到后,只好采集部分回来种在自家院子里,不然,有些草药的药用价值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掌握,慢慢地就灭绝了。”方世川叹息,本来身边随手可取的草药,可以为村民治病解毒的,也不容易找到,遇到突发疾病,就会耽误病情,甚至造成不该有的死亡。
方世川同村一位村民,曾误将蔓陀罗认成无花果,采来煮水喝,中毒了,胡言乱语,神智不清。方世川用土甘草和白糖给他煮水喝,就解毒恢复了正常。但现在,土甘草也难找了,方世川也曾挖过一株回来种在院子里,后来妻子嫌它影响种植的花梨树,就把它砍掉了,让方世川伤心了许久。
还有,金钱草、三叶人字草、麦胡等,对治疗肝病、肾病、肺痨有很好的效果。但现在,这些草也不常见了,要到人迹少、没有开发,甚至很高很深的大山里才能采集到。
方世川对黎药资源保护的担忧,稍微有点眼光的黎医都有。
“过去很多草药,在房前屋后就能采到,现在要跑到很远的大山里去采了,甚至要到吊罗山。”陵水英州军田村91岁老黎医蓝生仁的儿子蓝信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也告诉记者,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开发速度加快,过去很多常见的黎药越来越少,一些珍稀的黎药更加难以寻找。
为此,对黎药科研着迷的戴好富试图挽救一些正在消失的珍稀黎药,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文昌建立了海南第一个黎药园,收集栽培了400余种活体黎药植物,为黎药资源的保护,今后的开发研究和可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文\记者范南虹通讯员刘寿柏林红生 图\记者苏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