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经适房里的年轻家庭其乐融融。
夹心层:
曾仰望商品房
经适房里圆梦
10年前,莫浩连和来自安徽的丈夫相识时,两人都还年轻,没有任何经济基础。起初,他们和兄弟姐妹一起挤在父母的两房一厅里。随着小孩的出生,家里实在住不下了,他们只好搬出来,花300元租了单间配套,“房子很小,亲戚来了都没地方下脚”。莫浩连觉得,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就像无根的草,在广西和安徽的多个城市间漂泊。为了有一处自己的房子,夫妻俩很努力,丈夫做小本生意,妻子在一家成衣店做销售员,两人起早贪黑地工作。但数年下来,他们的积蓄距离买商品房仍有一段距离,“首付款太高,月供也让我们压力太大”。于是,他们在2010年申请了鑫利华花城的经济适用房,在名单公布的那一刻,他们兴奋极了,重新规划了生活,决定扎根在南宁奋斗。
记者在他们家看到,这是一个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的小三房,夫妻俩把父母也接来了,帮带孩子,祖孙三代,其乐融融。莫浩连说:“如果没有经济适用房,我们想买房不知还得再等多少年。”
同住在该小区的黄玉清夫妇,都已经年过4旬。婚前,丈夫住在单身宿舍,他们租了一间房就成亲了。婚后小日子虽然很和睦,但租房子总要搬来搬去,后来搬到亲戚家一住就是十年,他们心里总是很愧疚。
黄玉清说,十几年来,一家人都很渴望有自己的房子,在桃花源小区经济适用房推出时,他们心动不已,但由于钱不够,最终放弃了申请。2010年,当他们得知又一批经济适用房将推出后,夫妻俩东拼西借,终于凑够了首付。他们抱着“必得”的决心提出了申请,黄玉清专门辞职来准备材料,“两个月后,知道材料合格了,我才再去上班”。
黄玉清说,由于买房时借了钱,装修又借了钱,现在她和丈夫的收入,一人负责供房,另一人负责生活花费。夫妻俩很有奋斗动力,“只要有个自己的家,苦一点累一点也是开心的”。
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部分缺乏经济基础的“夹心层”群体,对商品房只能仰望,有了经济适用房的帮助,他们生活质量可以提高,而且压力也不会太大。
南宁保障房数据廉租房:正在保障22855户,其中,实物配租6792户、货币补贴15974户、租金核减89户。
公租房:累计建成12286套,已分配入住8787套。
限价房:累计建设3900套,已分配2826套。
经适房:累计建成66912套,已分配入住56380套。
申请廉租房保障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低收入标准;
(二)家庭人均现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标准;
(三)家庭成员均具有本市城区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满一年以上;
(四)家庭成员均需在本市城区范围内实际居住生活;
(五)家庭没有违法生育行为或者违法生育行为已经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完毕;
(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
申购经适房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本市城镇常住非农业户口并在本市工作或居住(含符合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
(二)已婚家庭或年龄在30周岁及以上单身人员;
(三)无房或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含)以下的;
(四)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市统计局向社会公布的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