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许委员: 打造金融“聚宝盆” 汇集强劲发展动力
从2011年到2013年,贵州省银行业连续三年跨过资产、存款、贷款三个万亿元大关,成为西部第7个跨入“万亿元贷款俱乐部”的省份,标志着贵州金融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3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连续20个月双双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直接融资规模达402.7亿元,同比增长24%;全省保费收入实现181.4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排名全国第一。这一年,贵州省首次成功发行5000万元中小企业私募债,首次引入保险资金30亿元支持贵州省重点项目建设,规模达300亿元的首支国家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获准在贵州省铜仁筹建……
一系列利好消息,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强调用好用活金融杠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理念是完全正确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经济决定金融,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是贵州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全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金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一行三局”和全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已形成了抓经济金融协同发展、互动共进的良好氛围,金融在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民生工程等方面扎实发挥了强力助推作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基于金融发展的实绩,可作出两个基本判断:一是贵州省GDP有望用两年左右时间突破万亿元;二是金融加快发展将增强贵州省在西部增比进位的动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个中心任务和力争“全省各项存款余额达16000亿元、贷款余额达12000亿元,直接融资保持在300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全省金融系统将按照“对上积极争取、对内充分盘活、对外大力引进”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激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进一步将金融“蛋糕”做大,努力打造贵州金融升级版,努力打造西部地区金融“聚宝盆”,不断提高对各种金融资源和金融要素的吸引力,为贵州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持续增强发展动力。(王璐瑶陈曦)
记者手记
2013,精彩数贵州
这是贵州在2013年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三项指标“破万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
——四大项目聚“祥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数据中心和富士康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贵州;
——四大平台筑“撑杆”:贵安新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复,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加快建设;
还有——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5个100工程全面推进,全省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使1500多万农民群众受益,“三大会战”一年解决300万人饮水问题……
曾几何时,许多我们贵州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就在眼前鲜活地跳动着,欢悦着。
就因为一组组掷地有声的数据,就因为一幕幕实打实的场景,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都自豪地说,“2013,精彩数贵州!”,“2013,贵州不一般!”。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倏忽数年间,是什么让靠后的贵州,跃上了一个春光灿烂的高度,步入发展的“大时代”?这个话题,萦绕在“两会”代表委员议国事、谋良策的思绪里。
“赶”与“转”的和弦,志气与信心的交响,实干与创新的共鸣,构筑“精神高地”与冲出“经济洼地”的共振,让贵州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