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中山市启动“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2012-08-29 15:28:48 来源:南方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山市启动“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拟两年完成20位重点和濒危项目传承人信息记录

中山市启动“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受多方关注。记者吴飞雄摄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300多个,目前近7成的非遗传承人已年逾古稀,当中不少是唯一掌握所传技艺的传人,抢救濒危的珍贵精神财富工作迫在眉睫,昨日,我市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计划在两年内完成20位重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资料记录。

83岁的黄焯根人称“根叔”,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醉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西区长洲侯王庙内,根叔按照醉龙舞起舞的传统习俗,先切烧猪祭祀,之后双手抓起一臂长醉龙,在锣鼓声和鞭炮声的配合下,完整耍出了一套有数百年历史的醉龙舞整套传统套路,当中几个高难度的扭腰动作,老人也矫健完成,旁边的摄像机、相机以及录音设备完整记录了老人的每一个动作。之后还通过老人的讲解,细致用文字记录了每一个动作的历史由来。据根叔介绍,起源于宋代,盛于明的醉龙舞,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都会举行醉龙巡游活动,传统的醉龙舞融会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已演变出三个套路,分别是传统套路、改良版套路以及上海世博版套路。

“由于年轻人现在忙于生计,还有许多有难度的动作少有人来传承。”根叔说,尽管儿子和孙子都在传承醉龙舞的技艺,无奈年轻人并不热衷于这个项目,不愿意投入时间来苦练,一些技艺至今未完全掌握。抢救性工程借助现代多媒体方式来记录,为这些老技艺的流传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资料留下后总不至于技艺流失。

市文化馆副馆长林凤群介绍,中山现有各级非遗项目300多个,当中近7 成的传承人年纪都在70 岁以上,抢救工作十分迫切,所以这次中山启动抢救性工程,首先抢救是20个项目,当中既包括已申遗的项目,也包括一些未曾申报却濒危的项目,如三乡木偶,通过他们保存最纯正的非遗艺术。

目前,中山许多非遗传承人都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况。林凤群说,在不久前,一批记录人员前往古镇拍摄云龙舞传承人的画面,当时90多岁的老人还是精神爽朗、话语清晰,当时记录十分成功,但是一个月后再前去记录时,就被告知老人已仙逝。不少非遗的技艺就随着传承人的离去而消失,再也找不回来。

抢救性记录工作进行的同时,我市非遗数据库也在同步建设,并在逐步向市民开放。林凤群表示,根据工作方案计划,抢救性记录工程将分多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是对我市各级非遗传承人掌握的技艺进行记录,之后将逐步录入到正在筹建的市非遗数据库,成为我市文化一笔永久财富。

(中山日报)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